黄山市祁门县平里镇:“四聚焦”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来源: 方聪 2024-06-14 15:45:16 责编: 王霞

近年来,黄山市祁门县平里镇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聚焦打造“一个中心”、规范“一套流程”、织密“一张网格”、坚持“一个目标”,构建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坚持系统治理,打造“一个中心”抓合力。坚持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整体谋划,按照“界线清晰、任务适当、责任明确、便于实施”的原则,通过整合全镇多部门职能,推动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走向“多元联合”。强化阵地建设,秉持“实战导向、实体运行、实效为先”的理念,以“枫桥式”综治中心建设为纽带,打造完成200余平方米的综治中心办公区域,设立网格化监管指挥中心、“雪亮工程”指挥调度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建成群众来访接待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室、心理咨询室。明确责任,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信访工作责任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坚持部门联动,整合镇综合治理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等多部门职能,构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各司其职、各守其责、密切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实现了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的服务。

坚持依法治理,规范“一套流程”提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运用矛盾化解法律渠道的重要作用,健全完善矛盾化解“一套流程”,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规范流程,通过党委牵头,律师参与、警民联调的方式,积极构建涵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行业调解的多元调解格局,不断规范兜底受理、分流转办、协同办理、跟踪督办、办结归档、回访了解等工作流程,推动矛盾化解向全链条、全流程的工作闭环转变。深化治理品牌建设,立足镇域特色,在持续推广全镇“百姓评理说事点”“心灵花园”等治理品牌的基础上,创新打造平里镇“和气茶室”调解品牌,通过建立议事空间、“面对面”释法明理、完善闭环机制等方式,将“以茶待客”文化优势转化为破解基层矛盾的生动实践。去年以来,全镇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201起,调处成功率为98%以上,实现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各项工作。

坚持源头治理,织密“一张网格”解难题。坚持把基层网格打造成乡村治理的前端“哨岗”,推动各领域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下置。重心下移,按照“方便群众、便于管理、全面覆盖、动态调整”为基本原则,在全镇4个行政村党组织全覆盖建立1个一级网格、4个二级网格、47个三级网格,形成镇—村—组三级网格体系。力量下沉,镇村两级靠前指挥,带头“冲锋”,将力量精准下沉到47个三级网格,以党风带民风,整合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群众力量,推动上千名党员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服务下置,坚持“户长会+”工作机制,紧盯农闲时机,通过网格号召、群众参与,以户长会的形式“面对面”听民声、集民意;严格落实群众提议、网格反馈、部门主办、群众评价“四步走”工作法,实现治理过程的群众全参与,“零距离”提升群众满意度。截至目前,网格上报事件825件,召开“户长会”60余场次,参与群众1000余名,帮助群众解决参保缴费、低保申请、就业招聘等问题500多个。

聚焦综合治理,坚持“一个目标”求长效。坚持把村民培养成为乡村治理主体的目标,秉持“治理为了村民、治理依靠村民、治理成果由村民共享、治理得失由村民评判”的原则,在自治和德治上持续发力。夯实自治基础,持续完善村务公开、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等机制,灵活运用好农村党建“六大载体”,推动党员乡贤、网格员、“五老”人士自觉加入“遍访农户”专项行动,同时通过“支委+党员+群众”的联系方式,不断密切干群关系,提升群众满意度。坚持德治为魂,把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抓手,围绕正负清单8个方面,评文明、抓信用,增强村民诚信意识,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浓厚氛围,同时大力开展“最美婆媳”“美丽庭院”“村村有好青年”等各项评选活动,引导群众自觉成为“讲文明、树新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方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