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800余年风雨历程,曾经雄踞一方的楚国在这里退出历史舞台;国宝重器频出,楚大鼎、鄂君启金节先后在周边地区惊艳亮相;几代考古人前赴后继,重要考古发现不断刷新认知……6月11日下午,第三届“安徽考古走进中小学”活动来到合肥市翡翠学校,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蔡波涛带同学们“走进”神秘的寿春古城,感受春秋战国时期的波谲云诡的政治局势,探寻800年楚国最后的荣光。
◆最新发现
“楚大鼎”还是“楚二鼎”?
“照片上的这件文物,同学们认识吗?”蔡波涛的考古故事从楚大鼎说起。“这件楚大鼎目前在安徽博物院,是安博的镇馆之宝。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发掘正在紧张进行中,又出土了一个大鼎。”他告诉同学们,武王墩墓新出土大鼎与楚大鼎形制几乎一样,但口径略大,个头略矮,楚大鼎东周时期最大圆鼎的历史或将被改写。“谁是楚大鼎,谁是楚二鼎,目前还没有定论。”
不仅有大鼎,武王墩墓还出土了为数众多的珍贵遗物,其中一件铜簠口沿处有“楚王酓前作铸金簠以供岁尝”十二字铭文。“‘酓前’即楚考烈王‘熊元’,这件青铜器上的铭文也是我们判明墓主人身份的有力佐证,武王墩大墓的墓主人很有可能是楚考烈王。”
楚考烈王是谁?“他是秦国昭襄王的女婿,宣太后的孙女婿,宣太后就是电视剧《芈月传》中的主角芈月、芈八子。”楚考烈王为太子时曾在秦国作为质子滞留10年,后来在黄歇的帮助下才返回楚国登上王位。
淮南武王墩墓出土大鼎 口径88.9厘米 高度111.5厘米
陌生的历史人物有了鲜活的面容,引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蔡波涛告诉同学们,战国中晚期,楚国控制了江淮地区,下蔡成了楚国在东方的战略重地。公元前262年,楚考烈王即位后任命黄歇为令尹,赐“淮北十二县”为封地,号春申君,改“下蔡”为“寿春”。
“公元前241年,春申君黄歇组织发动了战国史上最后一次合纵攻秦,最终无功而返,楚国被迫迁都寿春。”
◆前赴后继
寿春城考古重要发现不断
作为楚国晚期的最后一座都城,寿春城在哪里?“今天我们知道,寿春城在淮南寿县,但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寿春城的具体所在还是一个谜。”
专心 专注
揭开谜底的契机仍与楚大鼎有关。蔡波涛告诉同学们,曾出土楚大鼎的李三孤堆大墓位于寿县城东南约27公里,于1933年和1938年经历了两次盗掘,大量珍贵文物颠沛流离。“经学界多年来的研究,李三孤堆楚王墓墓主人身份推测为楚幽王熊悍。”李三孤堆楚王墓所在的区域,还有十余座大型封土墓,包括武王墩、大孤堆等等,力证该区域为寿春楚王陵区。李三孤堆楚王墓的发现,也拉开了我国楚文化研究的序幕。
蔡波涛队长精彩讲述
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原来命运多舛,同学们唏嘘不已,对寿春城更是充满了好奇。“围绕楚都寿春的地理位置一直以来有三种说法:寿县县城附近、城西四十里、城西南四十里的丰庄铺。”蔡波涛告诉同学们,在寿县城东南一带曾发现鄂君启金节、大府铜牛、大量金币等,为寻找寿春城方位提供了重要线索。
同学们认真聆听
1983年,寿春城科学考古工作正式启动。40多年来,三代考古人前赴后继,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寿春城遗址也得到了确认。2021年11月~2023年8月,考古人员在寿县古城正南略偏西新发现一处战国晚期城墙遗迹,将其命名为寿滨古城,推测其可能是楚国晚期寿春城一处重要的贵族居住区域。“这次新发现的城墙遗迹,填补了寿春城遗址战国晚期城墙遗迹方面的空白,是寿春城遗址考古工作的重要突破,也为下一步寻找寿春城大城或外城城墙提供了重要标本和线索。”
◆意犹未尽
下一次楚文化博物馆见
“楚人从周成王时受封,到公元前223年被秦所灭,立国前后达八百余年。”蔡波涛告诉同学们,从周初的“筚路蓝缕”“号为子男五十里”,到春秋中叶,“楚地千里”,再至战国中期的“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成为雄踞南方、有几近当时半壁河山的泱泱大国,楚国创造了号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为其后的秦统一、汉文明的昌盛奠定了有利基础。“楚国经营江淮,风风雨雨四百年,占楚国历史的一半有余,足见江淮地区在楚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促进了文化碰撞和交融,创造出江淮地区独具特色的楚文化。”
一个多小时的分享很快就要结束,在结束分享之前,蔡波涛邀请同学们假期和家人一起参观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继续探索寿春城的故事,孩子们热情回应,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积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举手,争相抢答,气氛火爆。502班梅昱辰对寿春城周边出土的文物非常感兴趣,楚大鼎、鄂君启金节、楚金币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蔡老师讲的很多知识都是课本上没有的,让我不仅了解了楚文化,还感受到了考古之美。”510班的郑慧恩表示,之前去博物馆只是单纯地欣赏文物,蔡老师的分享让她了解了文物背后的故事。“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楚文化博物馆看一看,也许还有更多的收获。”
第三次参加安徽考古走进中小学活动,合肥市翡翠学校同学们的热情依然让蔡波涛非常感动。“很高兴有机会跟同学们分享寿春城考古的故事。孩子们知识面很广,听得认真,互动交流也非常踊跃。”他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走进校园,带孩子们了解考古,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
收获知识,收获惊喜
“‘安徽考古走进中小学’大型公益活动就像一座行走的博物馆,让孩子们能够与考古专家面对面,深入了解安徽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和文化。”合肥市翡翠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张红表示,通过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积极参与现场的互动交流,“安徽考古走进中小学”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拓宽了视野,学习了历史知识,也培养了他们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和对家乡优秀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非常有意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王素英 武鹏 周梅 任逸玮 杨雪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