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孔城镇:“党建+”画笔 为乡村振兴“上色”
来源: 吴春富 2024-07-03 09:02:11 责编: 王霞

近年来,桐城市孔城镇铁山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思路,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用“党建+”画笔,为乡村振兴“上色添彩”。

党建+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添“成色”。铁山村党总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立把养殖作为农民致富、村集体增收的“主导”产业,扶持村民养殖肉牛、羊以及尝试大桶养鱼,获得不错的收益。截至目前,铁山村牛羊等养殖户已发展到13户,全村牛羊年出栏量450头,实现产值360余万元、利润110万元。大桶养鱼5大桶,全年出鱼2批次,每个大桶获得收益2万元,全年获得收益20万元。2023年,铁山村党总支书记程亮又积极拓展特色种植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根据铁山村的气候、土壤等情况,在出外考察可行性的前提下,引进了白芨。村委会成立了桐城市嘉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赵塥组村集体荒地与村民房前屋后空地种植了15多亩白芨,农民以土地入股公司。2024年再种植13亩。采取1+1+8比例分红,即村民获得收益的10%,村民组获得收益的10%,村合作社所辖的嘉农公司获得收益的80%。此外,铁山村党总支还积极争取农田基本建设项目落户铁山村,利用项目资金治理农田总面积达到5900亩,做到了旱能灌,涝能排,机械能下田,农户农业收入得到了保障。

党建+绿色建设,为乡村振兴添“底色”。铁山村把闲置的村学校改造成了宽敞、明亮、整洁的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条件显著改善,前来检查工作的领导与办事的村民一致认为新建设的党群服务中心亮眼。同时铁山村对村部前场地进行了绿化、亮化与美化,完善了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了“法治广场”,成功创建安徽省法治示范村。铁山村还积极实施“书记项目”,投入48万元资金对中心村庄人居环境进行整治,对笪庄、东村、汪壕三个自然村庄实施美丽提升行动,极大地提升了铁山村的村容村貌。依托环境整治项目,对100 余户实现改厕,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此外积极申请“四好农村路”指标,投入资金10万元修建村庄末梢至主干道水泥路,修建村庄便道;根据村民建议在村内道路两侧及村民的房前屋后栽植大量果树,这样村庄犹如果园,风景如画,同时果实还能卖钱。

党建+社会治理,为乡村振兴添“暖色”。近年来,铁山村的“一老一小”服务创出了特色,多次被省市媒体采访报道。为有效解决居家老年人“就餐难”问题,推进村级养老服务事业,铁山村党总支书记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创办了铁山村老年就餐点,让辖区内老人享用安心午餐服务。每天中午11点半,在铁山村老年就餐点,热气腾腾的菜品散发着诱人的光泽,扑鼻的饭菜香让人垂涎欲滴,老人说笑着吃饭,幸福感满满。老年就餐点解决了老人的“急难愁盼”,托起了老人的“幸福餐盘”,温暖老年人的幸福“食”光,受到了村民们,特别是老年人群体的广泛好评。为解决留守儿童的节假日安全与学习问题,铁山村党总支又创新做法,在村农家书屋设立留守儿童关爱驿站,组织村青年、党员志愿者开展阅读与文化课辅导服务。这样既防止留守儿童玩水溺水,又能督促他们完成假期作业,解决了在外打工家长的后顾之忧。(吴春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