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联动 推动全域环境整治 共创美丽长丰
来源: 安徽日报党媒云 2024-07-18 10:00:27 责编: 武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的重要论述及省市关于城市管理和人居环境整治的规定,长丰县集中开展全域环境整治行动,着力解决环境整治突出问题,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点上发力、面上突破、全面攻坚”的工作思路,从民众最关心的“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经营秩序、人居环境、城乡环卫”五个方面入手,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推动全县主要道路两侧和公共区域市容环境整治,让城乡环境面貌焕发“新风采”。

周密部署,制定方案

6月4日,合肥市委主要领导在深入长丰县开展“四下基层”调研时指出,要推动群众生活品质再上新台阶,下大力气深入开展全域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长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推动,采取多项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主要领导来县调研讲话精神。

在市委主要领导调研长丰活动结束后,长丰县迅速响应,6月5日上午召开全域环境大整治工作调度会。会议全面传达学习了市委主要领导调研长丰时关于环境整治的重要讲话精神,并要求各乡镇区、县直相关单位要立即行动起来,全面启动全域环境大整治工作。通过周密部署,明确了工作方向,统一了思想。

该县制定《长丰县全域环境整治行动方案》,明确全域环境整治五项内容,围绕城镇建成区、道路沿线、自然村庄三个方面,重点打造合水路、合淮路二条主线,开展为期6个月的全域环境集中整治。为确保行动的顺利推进,长丰县建立全域环境整治工作专班和工作群,并制定《长丰县深化“门前三包”责任制方案》《长丰县全域环境整治标准清单》,明确了整治范围、工作标准、时间节点等具体标准和要求,为整治行动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宣传引导,发挥作用

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度,从根本上解决上面热、下面冷和一头冷、一头热现象。同时,加强群众监督评价,及时收集和处理群众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保证工作走深走实。

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清洁家园行动,大力开展“五清、一改、一利用”工作,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引导,与城市社区居民及单位签订市容卫生责任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电视广播等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整治工作动态和成效,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深入开展美丽庭院评比,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部分乡镇开展了村居干部家庭互评活动,要求村居干部带头开展环境整治,示范引导村民参与环境整治行动,进一步激发和引导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秩序;同时,认真征询接受群众的监督评价意见,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检验整治工作成效的标准。

创新机制,问题销号

建立问题责任制清单台账,将督查整治任务细化到网格和责任人,明确整改时限和实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在攻坚阶段实行“当日督查、当日反馈、次日整改”的日报制度,强化督查指导和整改落实,推动工作落实。

为确保整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长丰县文明办、县城管局等部门每天均开展环境整治情况督查,并将发现的问题以图片清单等方式及时反馈给责任单位和乡镇(区),同时将每天督查情况、问题及建议报送县委督查考核办。责任单位和乡镇(区)均能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并举一反三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工作。同时,建立了问题回访销号制度,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进行销号处理,确保问题不遗留、不反弹。

严格要求,扎实推进

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市委主要领导调研长丰时讲话精神为指导,继续加大全域环境整治力度,巩固全域环境整治成效。同时,加强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路面”为先,加强主要道路基础设施养护管理。以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全、畅通的道路通行环境,推动道路路域环境治理,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为主要目标。在加大日常维护的基础上,投入多方力量集中处理相关路域环境问题。

“地面”为本,加大道路沿线环境和交通秩序治理。一是清洁美化道路沿线环境。二是持续规范交通市容秩序。对倚路经营、出店经营以及不规范摆摊设点等扰乱正常秩序的现象,坚持“常态劝导+集中整治+疏堵结合”的治理方式,严格落实“还路于民”,在北城、县城、下塘等人流量大区域,累计劝离整治3100余处。

“街面”为要,着力城镇和村居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将综合治理工作向精细化延伸,对道路两侧市政设施、绿化、建筑垃圾、废弃建筑、工地扬尘、杂物乱堆、车辆乱停放、摊贩占道经营等进行排查并集中整治,做到管理无死角,责任全覆盖。同时以全域环境整治行动为契机,针对市容市貌、垃圾治理等易反复问题建立台账,探索建立门前“三包”和网格治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部门联动,确保环境整治落到实处。

当前长丰县全域环境整治仍处于攻坚阶段,依然存在不少“陈年旧账”式的棘手问题,长丰县工作专班将持续保持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减,强化监督考核,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建立责任制清单台账,将督查整治任务细化到网格和责任人,明确整改时限和实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通讯员 周勇 陶劲峰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基层之声

长丰(双凤)经开区:全力提升环境“新颜值”

长丰(双凤)经开区对标对表,完成问题整改,累计完成窨井维修20座、弱电井8座、雨水箅2座,维修人行道约1500平方米、划定施标线5994平方米、维修道路路面3612平方米、安装护栏12米,维修信号灯19座。开展主要道路沿线车辆乱停乱放、运输抛洒等秩序整治8次(治理绿化带乱停乱放500余辆、运输抛洒10余处)。开展主要道路卫生保洁、生活垃圾清运,彻底清扫主次干道95条。累计修剪草坪杂草约10.8万平方米,清理路面杂草约6.5万平方米,清理绿化带内枯枝树叶约18吨、杂物垃圾约0.8吨,全力提升全域环境“新颜值”。  

水湖镇:全域环境卫生整治出成效

水湖镇聚焦环境整治重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截至目前,累计派出环卫、群众、执法人员约2800人次,出动环卫作业车约950车次,主要道路卫生保洁、彻底清扫主次干道24条,清理乱堆放2665处,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955车,清理河塘沟渠,护城河垃圾漂浮物、水草约120处,清理漂浮物垃圾及枯枝败叶315处,清掏雨水井管235处,收集转运垃圾量约2200吨,拆除村庄内无功能建筑30余处,利用村庄闲置废弃物打造微景观96处。

双墩镇:直奔“标杆” 提升环境品质

双墩镇以科技赋能,利用无人机全方位、无死角巡查,重点对蒙城北路、阜阳北路、谯城路、龙湖路等主要道路沿线环境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共排查问题69处,已完成整改并持续巩固提升。截至目前,整改全域卫生问题500余处,绿化色块修剪约22000平方米,除草约46000平方米,杂树清理约700株。开展主要道路沿线车辆乱停乱放、运输抛洒等秩序整治16次(主要针对停放在市政道路及绿化地的车辆张贴提示单300余张、规范运输抛洒现象20处)。

岗集镇:全域环境整治共绘生态宜居

岗集镇通过党建引领、文明创建等多种方式,动员党员、村干部和志愿者积极投身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重点清理道路两侧、房前屋后的陈年垃圾、乱搭乱建及乱堆乱放等。截至目前,已清理垃圾约55.8吨,农业生产废弃物12处,乱搭乱建20处,乱堆乱放约560处,无功能建筑和废旧广告牌15处。对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和更新,已检修城乡交通信号灯30处,更换电缆560米,维修路灯65盏,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好和功能的正常运转。加大绿化带的养护力度,已补植乔木约300棵,草坪1500平方米,灌木500平方米,共清理杂草近20万平方米。

下塘镇:全域环境提升整治工作见成效

下塘镇累计整治清理出店经营、乱堆放、“牛皮癣”等违法违规行为11000余次,督促1000余家流动摊点铺设防油布,道路及护栏冲洗、湿扫、洒水、雾炮车除尘降尘降温等机械化作业长度1500余公里,收集转运各类垃圾2000余吨。维修道砖30余处,路灯拆除20余盏,路侧石拆除更换9300余米,下穿涵洞清淤近20处等;修剪绿篱1.8万余平方米,清运杂草、枯枝5余吨,乔灌木(下垂枝、枯枝等)修剪约1700株,草坪修剪23万余平方米,绿化带修剪40余万平方米,绿化带垃圾清运400余立方米,累计改造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共5718米。

杨庙镇:绿动未来 环境整治人人抓 宜居乡村美如画

杨庙镇推动村居绿树鲜花扮靓道路,变身乡村旅游热点;生态旅游新兴产业兴起,经济生态双赢;网格管理、“一村一策”展现治理智慧,为乡村振兴树立典范。鼓励各村居勇于创新,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形成一村一策。清理各类垃圾、废旧物等约249吨,清理塘坝21口,沟渠 35条。集中整治主干公路两侧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积存垃圾,规范畜禽养殖管理,共清理乱堆放1280余处,清理废旧广告牌59处,拆除破旧违(无功能)建筑45处。

朱巷镇:绿色行动 共筑美丽家园

朱巷镇创新举措,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创新实施“三清三整治”行动,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整治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整治村容村貌。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清理生活垃圾512余吨,枯枝烂叶8吨,砖头瓦块62吨,生活垃圾及废弃杂物3652处,杂物乱堆放403处,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通过整治,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吴山镇:全域整治 点亮生态宜居梦

为塑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镇,吴山镇创新举措,设立奖惩制度,表扬环境维护出色的村居和农户,对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鼓励群众举报环境问题。组织各村居和保洁公司人员,对206国道沿线、合淮阜高速连接线等重点道路沿线及全乡自然村庄内外的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沿路灰沙带、堆积秸秆等重点问题全面摸排清理。此次全域环境整治行动累计出动约1295人次,整治乱堆乱放约500处,收集转运垃圾约1000吨(其中建筑垃圾约140吨),清理农作物秸秆约170吨。

庄墓镇:构建“三全”机制 助力全域环境整治

连日来,庄墓镇下“绣花功夫”提升乡村“颜值”。开展集中整治32次,对全镇11个村居集中清理,清理乱堆乱放约264处,集中清运建筑垃圾6处约2吨。加大道路清洗清扫频率,对境内合淮路和庄大路每天不少于2次湿扫冲洗,村居和环卫公司出动人员约1000人次,累计清运夏收产生的秸秆1000车次,人工清扫夏收夏种农机对道路路面产生泥污总计约40公里。

陶楼镇:一周一查,村村自查

陶楼镇扎实推进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规范农贸市场、街道十字路口及镇政府门口乱停放非机动车235辆,治理出店经营42家。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创新建立一周一查、村村自查的督察机制,整治期间124个村民组基本已全部整治完,并借助雨天优势,冲洗灰沙带、地面顽固泥污,加强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彻底清扫主次干道50条,清理房前屋后、树林、绿化带里积存的枯枝落叶20吨,清理乱堆乱放264处。

杜集镇:全域环境整治见成效 居民生活品质再提升

杜集镇已开展53次集中整治行动,其中治理出店经营22处,乱堆乱放31处,有效恢复道路两侧的整洁与有序。针对主要道路沿线车辆乱停乱放、运输抛洒等问题,共进行60余次整治,成功治理乱停乱放23处,运输抛洒35处。环境卫生方面整治期间,目前已清扫主次干道40条,显著改善道路卫生状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义井镇:全域整治 创建美丽庭院

全面覆盖,提村庄颜值。全域环境集中整治以来,义井镇共开展集中整治32次,对全域134个村庄进行清理,清理乱堆乱放约280处,集中清运偷倒的建筑垃圾4处约2.4吨;各村(社区)整合资源,并充分动员农户利用废旧砖瓦建材等“废弃物”,在适宜位置,打造微景观,实现变“废”为宝。洁净庭院,提内涵品质。以美丽庭院创建为抓手,全镇共推进创建美丽庭院户482户,以“小美”助力乡村“大美”。

左店镇:整治人居“小环境” 擦亮乡村“高颜值”

左店镇全力整治,提升全镇“绿色福利”。累计整治300余次,拆除违章建筑棚21个,清理乱堆乱放100余处,清除垃圾40吨、建筑垃圾约1吨,整理院落130余座,清扫路面约340公里。全面巩固,提高生态“绿色优势”。专项督查组每周深入各村了解整治情况,对问题“回头看”,持续巩固整治成果,确保环境问题不反弹。

罗塘乡:碧水蓝天映出人居环境整治新画卷

罗塘乡通过开展“最美庭院”评选活动,旧物品变废为“宝”,鼓励村民美化自家庭院,共同营造宜居环境。截至目前,罗塘乡动用挖沟机32台次,发动干部群众8200余人次,整治出店经营、车辆乱停乱放、乱堆乱放等问题1600余处,清淤河道沟渠4000多米,植树42株,清理垃圾、杂草秸秆等1万余方,收集转运生活垃圾135吨,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和美乡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新成效”。

造甲乡:全乡同出力 环境美全域

随着开展全域环境专项整治的深入,造甲乡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细化整治任务;加大投入,保障整治工作经费;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环境整治能力;严格执法监管,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考核评估,确保整治效果等一系列举措使得全域环境水平明显上升,环境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居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日益浓厚;乡村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