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大“三下乡”:艺术进社区 美育润童心
来源: 夏帆 沈乐怡 窦茹彤 曹炜枫 2024-07-25 16:20:16 责编:

“我好喜欢这些大姐姐们!”一名胖胖的小男孩兴高采烈地说。“我们一遍听不懂的知识她会反复讲好几遍,上课时,还关心我热不热、能不能看见黑板,像个知心姐姐一样。”

他口中的“大姐姐们”,正是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此刻他们还多了一个“身份”,那便是芜湖市鸠江区湾里街道华强社区支教团队的授课老师。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支教团队的17名大学生以“美育润童心”为主题,走进芜湖市街道社区,为社区的青少年们免费开设艺术课堂,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美、书法美、绘画美、舞蹈美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意识。队长窦茹彤介绍说:“我们是一支由音乐学院组织的多元化队伍,汇聚了音乐、绘画与舞蹈三大艺术领域的力量,我们会根据学生的意愿来安排不同的创意课程,致力于让每位学生都能激发自己的潜力,学有所获。”

字画润心 声韵传情

书法课堂上,蒋娜从书法的历史开始讲起,从书法的起源、发展、改革,创新,在不同的阶段,蒋娜以不同的语调予以描述,激发小朋友的兴趣,引领他们穿梭于书法艺术的浩瀚历史长河之中,让一笔一划都承载着千年的故事与智慧。

“哪位小朋友知道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呀?”蒋娜巧妙地以书与画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桥梁,引领小朋友们认识到“书画本同源”的道理,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本课的精髓——楷书的艺术探索之旅。她从最简单的楷书“一”字开始,深入浅出地为孩子们讲解了书写入门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对孩子们的握笔姿势、下笔习惯,逐一进行指导和纠正。

微信图片_20240710095105

(图为蒋娜在授课 曹炜枫提供)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内心的表达。另一间教室里,窦茹彤和沈乐怡两人正在“用声音传递真情”。课堂上,窦茹彤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什么是好听的声音,什么是不好听的声音,并通过口部操训让孩子们让学生们了解到练声小技巧,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微信图片_20240710095029

(图为窦茹彤和沈乐怡在授课  曹炜枫提供)

在窦茹彤和沈乐怡循序渐进地引导下,很多孩子从一开始的沉默不语,到后来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展示自己。课程结束后,一位家长欣慰道:“我家孩子平常说话都很小声,今天看到她勇敢地站起来朗诵,我真的很开心,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师生弹唱 共和乐章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音乐课上,耿志清和李欣悦二人正引领着小朋友们踏入一段旋律之旅,演奏悠扬的钢琴音缓缓响起,李欣悦弹着经典之作《送别》,每一个音符都跳跃着情感的火花。

耿志清为学生们演奏了整首歌曲,再将歌曲中的节奏以打拍子的方式向学生们示范,从视觉和听觉上提高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度,提升小朋友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随后,他鼓励小朋友们勇敢地站起身来,成为小小歌者,用他们稚嫩却纯真的嗓音,尝试着去诠释这首歌曲中的离愁别绪与不舍。每当有小朋友鼓起勇气站出,耿志清总会俯身倾听,并给予夸奖与指导,让每一个勇敢尝试的孩子都能感受到被认可与支持的喜悦。孩子们的歌声虽显稚嫩,却饱含深情,与老师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而动人的画面。

微信图片_20240710095433

(图为耿志清和李欣悦在授课  曹炜枫提供)

琴弦跳跃 舞姿飞扬

古筝课上,学生大多没有乐器基础,两位老师选择让学生先体验古筝这一乐器,打、勾、抹、托......支教老师们手把手教学生怎么弹奏古筝,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还有精心准备的舞蹈课上,老师带领学生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抠细节,喊节拍,学生们在肆意舞动的同时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IMG_0034

(学生认真地弹奏古筝  夏帆/摄)

美育润童心,艺术启智航。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支教团在这个假期,会一直以饱满的热情,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滋养儿童心灵,点亮梦想之旅。(文/夏帆 沈乐怡 窦茹彤 曹炜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