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广德新闻
靳朝晖:刀刻古韵,木言新语
来源:杨志远 付昌盛 李欣然/文 谢文俊 吴言 杨志远/图 2024-07-26 16:26:23 责编:许雅婷 许梦源 喻寒松

靳朝晖

靳朝晖在雕刻作品 谢文俊/摄

一个宁静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轻轻地拂过靳朝晖的发丝,最终“栖息”在他手中的刻刀上。刻刀沿着树根的纹理缓缓游走,木屑随之翩然起舞,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他微微倾身,抚摸着树根上的每一处裂痕与沟壑,眼神深邃而明亮,仿佛能穿透岁月的尘埃,直视到那些隐藏在纹路背后的故事。

靳朝晖是广德市皖南竹木根雕的传承人,多年来,他用一双满是老茧的双手,一把刻刀,让历经沧桑的老树根褪去原有的粗犷,变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或张扬、或内敛、或刚劲、或柔美。他以刀为笔,在树根之上镌刻着自己的梦,一个对雕刻艺术不懈追求,对非遗文化薪火相传的梦。

雕刻一个“浩瀚无垠”的蓝色海洋梦

靳朝晖年轻时是一名海军潜艇战士,在退役多年后,他将根雕艺术与军旅题材创造性地结合,创作出《远航归来》《蓝鲸》等作品。在广德市滨河公园旁的皖南朝晖竹木艺术博物馆内,寄托他军旅情怀的雕刻作品被专门放置在一个展厅之中,供游客欣赏。

每当游客前来参观,靳朝晖总是对这个展厅内的作品进行详细地讲解,目光炯炯有神,仿佛透过这一件件根雕作品回忆起八十年代那段难忘的军旅时光。

作为退役军人的他不忘来时路,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非遗进校园、举办展览等活动来实行红色文化教育,以另一种方式展现军人本色、践行忠贞诺言。以根为墨,雕绘人生,靳朝晖在一笔一划中寄托家国情怀,雕刻出退役潜艇兵的蓝色海洋梦。

远航归来

军旅题材根雕作品《远航归来》 谢文俊/摄

雕刻一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交织梦

“我时常在想,怎么把根雕技艺更好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翻阅众多书籍,靳朝晖在《山海经》中找到了答案。《山海经》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神秘莫测的世界,书中形态各异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都给靳朝晖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为了让古老的传说在树根蜿蜒曲折的纹理间重生,靳朝晖全身心地投入到根雕事业之中,从选材到雕刻,从打磨抛光到着色上漆,他都亲力亲为,不敢有丝毫的疏忽。每一次下刀前,他都反复斟酌,在脑海中描摹出各类异兽的身姿与神态,用细腻的根雕“语言”来诠释一个波澜壮阔的神话世界,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

历经无数个日夜,靳朝晖打开了这扇通过远古秘境的大门。在广德太极五色谷景区内,他建造了一个皖南根雕山海经系列展览馆。馆内摆放着七八十件《山海经》中的飞禽走兽,有身长千里、翼展如云的应龙;有轻盈飘逸、狡黠多智的九尾狐;有鱼身鸟翼、音如鸳鸯的蠃鱼。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展品,是非遗根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一刀一凿间,是靳朝晖对于技艺的不懈追求和文脉的默默守护。

大禹治水

山海经系列作品《大禹治水》 杨志远/摄

雕刻一个“别具匠心”的根雕世界梦

目前,靳朝晖的根雕作品主要分布于三个馆区,分别是滨河公园边的皖南朝晖竹木艺术博物馆、文化中心内的广德历史名人根雕艺术馆以及太极五色谷非遗博览园中的山海经系列展览馆。在这其中,他对山海经系列展览馆倾注了最多的心血。

“我一直认为,非遗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承这一层面。除了传承,还应该有些创新的做法,让更多人看到这项非遗,爱上这项非遗,扩宽非遗的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靳朝晖在太极洞景区旁,与相关单位合作投资建设了太极五色谷非遗博览园,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集非遗艺术创作、非遗交流展览和非遗作品售卖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在开办博览园的过程中,既获得了门票收入,创造了经济效益,又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同时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历经数年的发展,博览园已成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典范。靳朝晖在这一方天地中,开辟出自己的根雕世界,并为其不断增色添彩。

讲解照片

靳朝晖在为实践队员讲解作品 吴言/摄

“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靳朝晖以刻刀雕物,用初心造梦,将人生经历化作前行动力,开创非遗传承发展新模式,奋力刻画出新时代退役老兵、新时代工匠的使命与担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