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宿松县
宿松退役军人企业家何思模:不抛弃 不放弃
来源:唐一 2024-08-14 15:08:33 责编:余宏博 胡明兵 纵强

他17岁丧父,24岁以3000元开始创业,为了维持事业两度卖血,经过20多年的打拼,由当年的穷小子一跃成为最新的东莞首富,身家17亿美元。他就是退役军人、易事特电源董事长何思模。

何思模

童年最有钱的时候,手里拿着5分钱

1965年2月,何思模出生于安徽宿松县的一个贫困家庭,父母都是世代务农的农民。何思模出生时,共有兄弟姐妹7人,但因为家庭贫困夭折了两人。因为吃饭的人太多,父母一年到头忙得腰都直不起来,还欠着生产队不少钱。因为家贫,何思模的童年注定过得不安稳。才三四岁,他就要跟着姐姐在路边捡牛粪、摘桑叶;后来开始读书了,就只能靠奖学金支撑。连三分钱一支的铅笔,他都要攒很长时间才能买到一支,何思模后来回忆:“那阵子我最有钱的时候,就是我爸给了我5分钱让我去买橡皮擦。”到了16岁,为了补贴家里,成绩优异的何思模没有继续读书,而是选择了参军入伍。

1982年,参军满一年的何思模即将奔赴前线,于是就把自己一直珍藏的一块手表和一块领章托人带给父亲,要是以后有个不测,还能有个纪念。万万没想到,当时才四十多岁的父亲,看着寄回来的手表和领章,居然以为心爱的儿子已经在前线牺牲,万分悲痛之下竟然离开了人世。等到何思模回家探亲,才发现父亲的坟头已经绿草如茵,他也因此抱憾终身。后来何思模每次提起父亲,眼圈都会不自觉地泛红。不过,年少的磨砺、军旅的经历还有少年丧父的打击,都让何思模强大起来,他也变得坚毅和豁达。后来创业路上的风风雨雨,他也可以坦然面对了。

下海创业,举步维艰

转业归来后,何思模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80年代正是万众创业的年代,经商热潮如火如荼,看着身边的人下海赚了大钱,何思模并不相信自己比他们差,也动了辞职的念头。于是,仅仅做了1年老师,他就不顾家人反对,辞去了安稳的工作开始创业。虽然连辞职后干点什么还没想好,但何思模相信,只要努力拼搏就一定会成功。

到底做什么好呢?何思模冥思苦想之下,想起了在部队听说的UPS电源。1972年尼克松访华,送给了中国一个UPS电源,这算是当时美国的国宝,代表着当时美国通讯行业发展的最尖端成果。“就做电源!”何思模一下子找到了方向。

1989年,年仅24岁的何思模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联合,从银行借来3000元,承包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国营企业,取名“易事特”,也就是英文EAST的音译意思是东方。厂子办起来了,何思模撸起袖子想大干一场,但摆在面前的困难一点也不少。

由于资金紧缺,这间创立之初只有12名工人、加工制造电源产品的“小作坊”,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倒闭的危险。1990年,厂子成立了好几个月,还没有谈成一笔生意,几乎到了维持不下去的地步。何思模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后来听一个同行说云南有一个展览会,于是带着500元和一些样品,坐火车去云南,从上海到昆明,何思模站了两天两夜。好不容易到了昆明,来到会场,发现还要会务费才能进去。何思模摸遍了全身,都没有凑足这笔钱。没办法,何思模只能翻垃圾桶,找塑料瓶和纸皮卖钱,才把会务费交了,得以进场。然而,何思模进场了才发现,不是进来了就能合作,你还要交际,和人吃饭喝酒才能达成合作。但连会务费都要捡垃圾才能凑齐,哪有钱请人吃饭?这时他遇到了一生的贵人,当时云南省公安厅的一位官员被他的执着打动,答应试用其产品,并成为了何思模第一个客户,这笔生意做成后,何思模得到了820元现金,这也成为公司维持下去的“救命钱”。

和高校合作闯出一片天

何思模度过了创业路上的第一个危机,但创业之路往往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于接连亏损,易事特一度发不出员工的工资。

1991年春节前,何思模实在拿不出钱发工资了,但为了让员工过一个好年,他跑到东北向昔日的战友借钱,赶在腊月二十八晚上把工资发了。

 何思模看到,国外进口的电源比国内的贵了20倍,而国内的产品根本没有竞争力。何思模思来想去,总结出亏损的原因:首先就是产品不能满足市场要求,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技术力量缺乏。于是,何思模得出结论,企业必须拥有自主研发能力才能和国外企业抗衡,他下定决心,必须走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

然而,当时易事特刚刚成立一年,工资都差点发不出,哪里有钱搞科研,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何思模却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与高校进行科研合作,既可以提高企业的科研能力,又能为高校人才释放智慧提供平台。就这样,易事特的产品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越发强大,企业也慢慢实现盈利,并且一步步壮大。

到了1993年,易事特终于拥有了第一位专职技术人员,并从制作工厂向研发型企业转变,1997年,何思模又斥巨资建立了研发中心,并与多家国际知名公司进行技术交流;2000年,他又把公司总部迁往东莞,公司也迎来大发展阶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易事特一步步地发展壮大,成为国内UPS电源行业的领军企业,并为神舟号系列飞船、青藏铁路、全运会等提供专业电源。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之时身处风暴眼的易事特更是实现了60%的逆势增长。2014年,易事特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而作为易事特的创始人,何思模为这家企业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心血,他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在2017年最新的胡润富豪榜上他以17亿美元(约117亿元人民币)的资产,超越中国前女首富张茵成为了东莞新首富。

勤奋、专注、意志、创新和国际化

很多人都问起何思模的成功秘诀,他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勤奋、专注、意志、创新和国际化。创业27年,何思模每天基本是8点前到办公室,晚上9点离开,而且周六、周日也在加班。因为和美国那边有业务往来,他经常需要凌晨两三点爬起来回复邮件,或者开视频会议。而且,一个月至少有10到15天何思模是上门拜访客户的。

不过再怎么忙,何思模都没有停止过学习。“无论多忙,我都抽2个小时充电。我要求自己每个月至少看完2本书。”何思模说,20多年的艰辛创业,让他明白了保持学习的重要性。

要把全部身家捐出去

一般来说,辛辛苦苦创业,赚了那么多的钱,住个几千万、上亿元的别墅,开个几百万元的豪车不过分吧?但事实就是,这些东西何思模都没有!在何思模看来,车子、房子都是身外之物,车只是交通工具,房子只是住得舒服就好了。因此,他只开着一辆普通轿车,住的房子也是公司两房一厅的公寓;从不坐头等舱,只买打折的经济舱;除了外事活动外,也不住在五星级酒店。20多年来,何思模出门不带秘书,保镖和司机。有时候从东莞来广州办事,往返也只是坐动车,甚至二十年如一日在公司的食堂吃工作餐。

在2010年,何思模正式宣布,自己去世之后,会把所有财产都捐出去,一分钱也不留给儿子。他的儿子何佳在英国读大学,毕业之后,何佳回到父亲的公司,从最底层的销售做起,每月工资只有2500元,何思模是这么对他说的:虽然你算个海归,但是你读书的钱都是靠公司挣的,现在回来帮易事特做事,是理所应当的。而他的二儿子何宇,从欧洲留学回来之后看什么都不顺眼,结果何思模就把他打发到印度,并给他下了死任务:1个月时间,开发20个客户,每天用微信写报告给我。一个月之后何宇回来,而且完成了父亲给他的指标,没想到何思模又把他扔到了非洲,熬了一个半月才回来。在何思模的教育理念之下,他的两个儿子现在都很独立也很有出息,老大2016年有5-6个亿元的销售业绩,老二工作第二年也有接近1个亿的销售业绩。

尾声

可以说,无论是作为企业家还是作为父亲,何思模的为人之道、企业之道、治家之道,都值得尊敬。从一个饭都吃不饱的穷苦孩子,到现在身家过百亿的东莞首富,纵观何思模的人生经历,笔者觉得用一句话来形容最为贴切:不抛弃,不放弃。

创业之路,本来就是波折不断、荆棘丛生,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勇敢地走下去。如果稍微遇到困难就选择放弃,就会永远被困在当下,再也没办法挣脱。(唐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