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写有“淮南市凤台县最美拥军人物工作室”的牌匾,由淮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郑重交到了博物馆工作人员手中。
据悉,该工作室由荣获“2023年度安徽省最美拥军人物”称号的岳大志牵头成立。多年来,岳大志矢志坚守“精忠报国”初心,秉持以德育人、立德树人理念,强化奋斗创新精神,厚植爱国拥军情怀,创新国防教育模式,优化军事教学理念,以校园十八位退役军人担任军事教官的优势,将准军事化管理模式有效融入校园生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事实上,拥军人物工作室的建立只是淮南市筑牢强军工作后盾、提升双拥工作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一个落脚点。近年来,该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军政军民团结主题,紧扣服务备战打仗主线,树牢系统观念,坚持守正创新,奋力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紧跟时代,开辟宣教新路径
全市共建设双拥“五个一”工程(双拥广场、双拥街区、双拥特色学校、双拥公园、双拥文化长廊)70余处,形成“一处一景一特色”。双拥亭、双拥桥、双拥潭、双拥廊、兵器广场这些新元素出现在提升改造后的“双拥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地标。
此外,该市在全省率先命名的“双拥路”已纳入行政区划地理标志,全市3059辆出租车车顶显示屏、1182辆公交车电子屏,4500余块电子门楣滚动展播的双拥宣传标语和“双拥车站”“拥军号”公交车已然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紧盯“三后”,建立尊崇新机制
近年来,淮南市实行“阳光安置”“直通车”安置模式,推行市直机关单位无条件落实接收退役军人安置举措,转业军官安置进行政机关(含参公)达到100%,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事业单位岗位提供率达到110%。创新开展退役军人“学历+就业”订单班,鼓励退役军人参加教育培训,创新退役军人高职培训新模式,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教育培训目标,为广大退役军人拓宽后路,实现自我价值。
在巩固后院方面,淮南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事业单位岗位面向随军家属公开招聘,报考人员年龄放宽到45周岁。同时,通过举办现役军人家属专场招聘会、就业服务进军营等方式,统筹利用社区资源和服务岗位,拓宽多方位就业渠道,实现托底就业。
此外,在高标准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基础上,该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军人子女优待政策,在关爱军人后代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有力。
紧抓共建,拓宽拥军新平台
以淮南市命名的“淮南舰”是人民海军新一代的052D型驱逐舰,本着“城舰共建一家亲,共谱双拥和谐曲”的美好愿景,三年来,淮南市广泛开展“舰城共建”活动,共投入500余万元用于海军“淮南舰”战备急需、训练急用、生活急盼的战备和训练需求,组织音乐家协会为海军“淮南舰”谱写舰歌,创作舰艇文化作品40余幅。
“淮南舰”还数次派出炊事骨干专程到淮南市学习“第二故乡”特色菜肴的制作技艺,淮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淮南市烹饪行业协会以及数家拥军企业派出烹饪师,手把手教授、面对面解惑,倾囊相授,为舰艇炊事骨干进行淮南菜肴制作流程、工艺、配方的全方位培训。“‘刘安点丹’、金丝豆腐虾、菊花豆腐盅,再配上一碗浓香的淮南牛肉汤,太美味啦!”仲夏时节,在海军“淮南舰”上,来自“第二故乡”的一道道特色美食让官兵们一饱口福。
不仅如此,送教育、送法律、送政策、送文化、送科技等活动也陆续跨进了军营的大门,截至目前,该市举办各类活动60余场次,受众官兵2300余人次。医疗、司法、商务等部门和企业与部队签署《军地合作共建协议》75份。
紧扣优待,打造亮点新品牌
多年来,淮南市已累计面向全国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公布4批128项优待项目清单,1000余家拥军企业及门店加入拥军联盟,29家军人驿站面向军人军属提供入住免费服务,47家二级以上公立(民营)医院面向退役军人就诊实施“五优先”(优先挂号、就诊、检查、缴费、住院),3.2万余人次享受“普惠再优惠”政策。
目前,该市建设的37处国防教育基地成为全市开展国防教育双拥宣传活动的有力载体,每年受教育人数达30万人次。与此同时,淮南军分区及各人武部组织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250场次,受教育人数3万余人次,为全市18所中小学创建国防教育特色示范学校提供有力指导。(胡晓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