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颗流星都拥有其专属的观众,而每个人均可成为岁月文明的见证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时间银河中闪烁的星光,不经意间为我们点缀了璀璨的天空。有人以一生为笔,以热爱为墨,坚守一技之长,岁月悠悠,光辉永恒;更有勇者,携此光华远行,让非遗之光照亮四方,引得世人惊叹连连。
近日,知名“非遗区”网络博主南翔(全称为南翔不爱吃饭)在各大视频平台发布了一部微型纪录片,生动讲述了将鲜为人知的非遗瑰宝“炭花舞”从发源地带至千里之外的安徽齐云山,上演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演出。这场原本或许“静默无声”的演绎,却意外收获了网络数千万观众的关注,跃居热门之列,更助力第六代非遗传承人,将炭花舞的火种播撒至更辽阔的天地。
南翔,这位文化的探索者,始终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他以镜头为眼,以行动为笔,深入非遗技艺的肌理,亲自学习展演,赢得了公众的热爱与尊重。此番炭花舞视频的走红,不仅是其千万级流量的加持,更是众多观众对那份历经岁月洗礼、重焕新生的非遗故事的深情致敬。网友们的留言如潮水般涌来,“泪点满满”、“齐云山的现场震撼心灵”,字里行间,是对这份文化传承的无限感慨与敬仰。
每一种非遗,都是城市文化独有的印记。当打铁花等非遗技艺在文旅的舞台上绽放光彩,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唤着,让那些被时光遗忘的本土非遗也能站上世界的舞台,让全球见证中华数千年文明的璀璨多姿。非遗传承人们,更是怀揣着让手中技艺永不褪色的梦想,默默耕耘。正如炭花舞传承人胡光旦,虽已年迈,难以亲自将这份艺术传扬四海,但他的心愿却如磐石般坚定。南翔,这位文化的使者,成为了他的“关门弟子”,带着老师傅的期许与两位师兄的助力,将炭花舞的浪漫与壮丽,在安徽休宁齐云山绚烂绽放。
这,是一场双向的奔赴与成就。黄山市齐云山度假区,以其对非遗文化的开放与包容,成为了这场传承之旅的重要舞台。它不仅是炭花舞绽放的见证者,更是非遗文化传播的积极推动者。这里徽州文化韵味悠长,而齐云小镇,更是汇聚了徽式人文的精髓,白墙黛瓦间,徽州木雕、徽雕糕、宣纸制造、储氏铁画、吴笑梅剪纸等非遗体验项目琳琅满目,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非遗的魅力。
齐云山度假区的夜游活动,更是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演绎得淋漓尽致。打铁花的绚丽夺目、汪满田鱼灯的摇曳流光、白岳抖火壶的热烈奔放、传统皮影戏的灵动多姿……这些非遗技艺的引入,让这里的夜游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且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都能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韵味。
南翔的炭花舞首秀,在齐云小镇的夜空中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如游龙般舞动,形成壮丽的五环,撒落万千星点,不仅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与喝彩,更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齐云山,这个见证了非遗传承故事的重要角色,也因此赢得了各大平台网友的纷纷点赞。
时间如流水般逝去,但非遗文化却如同那不灭的火焰,在岁月长河中生生不息。南翔的炭花舞首秀虽未能让老师傅亲眼见证,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炭花舞定能再次闪耀于世人眼前。无论是南翔还是齐云山,都将继续努力为那些本应绽放光彩的非遗承托起一片只属于它们的舞台。创新,如同非遗生命的永恒火焰,照亮着传统的未来。在未来的征途中,安徽休宁在地文旅也将继续探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形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使之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满足旅游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让非遗的瑰宝在旅途中绽放新的光彩。(陶如 倪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