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社区坐落于包拯故里包公镇西部,距离肥东县城14公里,交通便利。19世纪70年代,青春社区作为安徽省典型示范村,就拥有文化戏台、图书馆、电影厂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孟良崮战役最高指挥官、英雄团长黄竞就出生于青春社区栗树村。社区现常住人口3668人,在册志愿者620人,占常住人口16.9%。
近年来,青春社区先后荣获肥东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十佳”党群服务中心,第九批合肥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19年省级美丽乡村,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等荣誉称号。
精准服务打通民声呼应“快车道”
为及时把握群众的新需要、新诉求、新问题、新期待,有针对性地策划群众志愿服务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青春社区将每月4日、14日、24日,作为群众诉求收集日,依托社区志愿者、党员干部等在党群服务中心、青春广场等场所集中开展“逢四说事”活动。截至目前,志愿者们累计帮助村民跑腿解决诉求60余起。
“我腿脚不方便,以前想去镇上办事情都不方便,现在社区经常有人问我有没有需要,有些事情穿着红马甲的小大姐们就帮我跑腿办了,上次我头疼,她们还特地找来医生给我量血压、测血糖,我太谢谢这些小大姐们了。”青春社区岗东组李大娘说道。
资源整合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青春社区以现有的社区“两委”办公场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为主要活动点,以34个村民小组为联系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多样化且接地气的文明实践活动,通过“身边事”“小故事”,解说“大形势”,解读“大政策”,阐明“大道理”,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铺开宣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志愿者们围绕理论宣讲、科技科普、健身常识等活动主题,巧用活用市民教育、理论宣讲、文化活动、健身活动、科普宣传五大功能室,在家门口送上贴心服务。
“5青春”跑出项目创新“加速度”
青春社区秉承包拯清廉之风,赓续红色优良基因,以“青春”为主题,先后实施5个志愿服务项目,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50余次,受益群众近1.6万人,以新时代干部力量奏响青春志愿服务之歌。
“致青春”红色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深入发掘社区红色文化,在村史馆内定期开展“理论宣讲大讲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力宣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并邀请老红军、老党员,带领干部们重温“红色岁月”。
“靓青春”环境卫生美化项目通过“美丽庭院”评选,美化自然庄、带动整个社区村容村貌的改观,提升人居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评选出80户“最美庭院”。
“易青春”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常态化开展星级文明户和“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推广“包公家宴”“公勺公筷”和“无宴席”集体升学礼等活动,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改陋习、树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引领社区文明新风尚。
“爱青春”关爱弱势群体志愿服务项目,是青春社区根据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而创设的,该项目以关爱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为主,每年在春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重阳节等,开展圆梦微心愿等志愿服务活动,让辖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贫困户切身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志愿队伍已先后开展132场活动,受益群众3200余人。
“富青春”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招募农技志愿者,以发展特色产业为引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志愿者们一方面根据青春社区蓝莓和瓜蒌产业特点和农村发展现状,开展公益大讲堂和实地参观培训,另一方面指导农户、合作社开展电商和自媒体营销,以“互联网+”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志愿者们已累计培训31场、452人。同时,志愿者们会在丰收季节主动协助农户采摘、装箱、售卖等,促使农户经济效益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