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6日,是合肥骆岗公园开园一周年,一组数据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截至2024年9月22日,骆岗公园共接待游客达1504万人次,2024年度累计入园客流836.7万人次;客流最高峰出现在2024年“五一”期间,长假里共接待客流量105万人次,以一己之力逼近安徽全省景区前6名客流量总和,其中5月3日更是突破36万人次,创单日客流量最高记录。
客流量直接反映了这座超级公园的吸引力。人潮纷至沓来的背后,是它不为外人所知的“内卷”。
“高门槛”打造高规格商区
2023年9月26日,合肥园博园开园,“半是园林风景、半是繁华市井”的“园博小镇”同时亮相,瞬间,它就火到了各路网红的镜头里,成为合肥新晋潮流商业街区。
“园博小镇”是合肥园博园的配套商业区,配套,意味着“开园即开业”,也就是说,合肥园博园一开门,“园博小镇”就必须是个完全成熟的商业区,游人来了,能吃得好玩得好住得好。
早在2021年,“园博小镇”就启动了招商,在业界引起关注。当时,整个园博园还没动工,“园博小镇”能拿出来的,仅有一张规划图。很多打算入驻的品牌方来现场一看,空空荡荡,啥也没有,有人笑着说,到过很多招商现场,像这样到处都是荒地、破旧老楼的现场,还是第一次。
据说,有个新创业的奶茶企业有意入驻“园博小镇”,一接洽,发现“不够格”,这也让骆岗公园招商的“145策略”引发热议:入驻商家,至少10%是安徽首店,40%是形象店、旗舰店或者品牌店,50%必须是知名品牌。
参加过招商的品牌商,还传出这样的信息:骆岗公园对入驻品牌还有硬要求——必须特别能赚钱的,不挣钱的,一个不要。
这个要求不无道理:任何一个商业街区的持续生命力,直接来自于入驻品牌的强大生命力。
但很多人不禁疑惑:如此高的门槛,能招到近百家品牌商吗?
等到“合肥园博园”开园这一天,答案揭晓:这个“145策略”被执行的很到位,“园博小镇”的招商成果,让人刮目相看。
园博园开园时,游客的普遍共识是,“园博小镇”的整个商业业态丰富度和档次之高,远超预期。比如故宫紫禁书院、冠军1号超级运动场,都是安徽首店,同一等量级的,还有两家米其林级别餐厅、建国・璞隐酒店等,高端餐饮品牌“徽商故里”在“园博小镇”开出了“非遗文化”主题店,老乡鸡门店升级了茶饮、咖啡等特殊业态,“罍+村”打造了升级版“皖美味道”,将本省16个地市的美食和文化一并呈现在园区,而像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知名品牌则更多……人们明显感觉到,“园博小镇”的商业品位,和这座超级公园很匹配。
园博园开园时,“园博小镇”入驻商户已经近100个,目前已增加到134个,覆盖了餐饮、文创、零售、运动、文娱、酒店等多种功能业态,包含首店品牌26个,品牌升级店和旗舰店56个,年接待游客量约500万人次,开园一年商户总营收约2.52亿元,5个酒店共有客房496间,入住率达到6成,年接待游客约11万人次。
成绩这么出彩,当初的招商,功莫大焉。
体验感是第一位
如果说骆岗公园在建设和招商过程中必须以“刚性”作为要求,那么正式运营后,它面临着“柔性化、人性化服务”的新要求。
园博园带来的第一波人流散去后,骆岗公园转为常态化运作,很快,他们听到了抱怨。
第一波抱怨来自游客。
骆岗公园最初设立了上万个停车位,但都在街区外围,假如一位游客将车停好,步行至候机楼、“园博小镇”等地游览,至少要步行1公里;街区的面积很大,逛上几圈,至少又是三四公里的路程,游览完后前往停车场,还要再步行1公里,这个很累人的过程,部分消解了骆岗公园的吸引度。
商家也有怨言,他们招聘员工时,很多有意向的应聘者最终“望而却步”,因为下车后还要再走1公里才能到岗,太不方便了。
接下来,人们看到了骆岗公园的快速反应:园内开设了两条环线:北边的环线,车可以直接开进航站楼旁;南边的环线,车可以开进园博小镇旁。游客再去骆岗公园,逛完一圈,体力和时间竟然还能富余不少。
第二波抱怨是外卖。
园区早期规定,出于安全考虑,外卖和快递车辆不能进入。这个规定直接影响了商家的下单量,因为没有外卖员肯把车停在数百米外,再步行入园取单。同样的原因,导致外面往园里寄件也很不方便。
骆岗公园同样快速做出调整:允许外卖及快递员骑车进入园区,但是要限速行驶,确保游客安全。
这两件事,直接把骆岗公园的好感度拉满。
“园博小镇”为自己取了个新名字——“骆岗 77PARK”,很明显,未来,它的公园属性将更加强化,公园与商业的融合将更加紧密。在打造成真正顶流的“长三角商业新地标,时尚潮玩打卡地”过程中,各方的体验都很重要——正所谓以人为本,无论是游客、商户,还是众多活动的举办、参与方,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都是他们永恒不变的诉求。
“现象级”活动打造城市新名片
9月26日,2024国际生态拉力杯(中国站)暨2024大黄山国际生态汽车拉力赛在合肥骆岗公园开赛。
“国际生态拉力杯”是国际汽联专门为新能源汽车打造的一项国际顶级赛事。本次拉力赛也是该赛事首次走出欧洲、走进亚洲、落地安徽,赛事的起点和终点均设在了骆岗公园。
从开园那天起,骆岗公园的活动就没断过,一年共举办了800多场活动,平均每天两场以上。
它是个天生的大舞台:公园的停机坪面积有13万平方米,大跑道有60万平方米,加在一起,比故宫占地面积还要大。
这样一想,800余场似乎也不算多。
但关键在于,很多活动办成了“现象级”,比如骆岗公园首届风筝节。
骆岗公园的大跑道,由东南至西北向呈32度倾斜,这样建是由合肥的盛行风方向决定的。很多风筝资深玩家来到此地,不无羡慕:“这里是放风筝最好的地方。”
市民也有呼声:如果能在骆岗公园办一场风筝节,不仅和公园的环境、属性、氛围很契合,更值得期待的是,它有可能是合肥史上最大规模的风筝节。
2024年清明节,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春风温柔又热烈,骆岗公园首届国际风筝露营会开幕,100多位国内风筝放飞高手受邀前来,和成千上万游人同赴这场“嘉年华”。两天里,风筝节吸引来游客21万人,公园化身成风筝的海洋,人们在亲近天空的体验中,回归了浪漫和诗意,幸福感油然而生。
活动结束后,很多人内心的兴奋和满足感都持续了很久,这是一次值得一再回味的盛会:让合肥举城而欢,拥抱浪漫,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
2024年“五一”,骆岗公园又迎来了DXYG-VAC电音节,这一次,风头更劲:5月3日当天,入园人次达36万,其中外省游客占46%;电音节期间,合肥酒店网上预订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跃至第一,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6月15日,为期1个月的2024合肥龙虾美食嘉年华在骆岗公园拉开帷幕,当晚,600张桌子摆在了停机坪上,可供5000人围坐畅饮,吃龙虾、喝啤酒、看演出、观足球赛,骆岗公园再次奉献了一场万人汇聚的夏日盛宴。
骆岗公园的一连串活动,在不断激发出这个城市的活力和激情。
据统计,一年来,骆岗公园已举办科创类、会展类、体育赛事类、休闲娱乐类等各类活动800余场,活动覆盖人数超千万。
随着骆岗公园在社交平台上的热度不断上涨,以大型文化活动、音乐节、特色美食为主的旅游业态或许正成为城市的新名片,极大提升着合肥的显性度和吸引力。
“科创”带来的无限可能
无疑,骆岗公园正在叠加着多重属性——
它是游客拥抱自然、放松身心的原生态超级公园,是越来越热门的超级潮玩打卡地,是诸多活动青睐的超级大舞台,同时,它还是科技场景的超级应用场。
在合肥乃至全省倾力于此打造陆海空全空间无人体系超级场景的大背景下,骆岗公园也在推动更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商业化落地。一年来,这座超级公园已投放新技术、新产品150个,搭载规模化应用场景超50个,众多新材料、新工艺、新科技在此精准快速转化,为合肥这座科创之城持续加分。
但懂行的人都知道,招引科创项目和招引商业项目,完全不是一回事。
商业项目都是成熟的,自带资金,落地就能营业。
科创项目则不同,它们落地后,一切才刚刚开始,需要经历漫长的研发、测试、转化过程,更多时候,它需要通过政府或社会以资金或购买产品等方式予以扶持。
骆岗公园给不了这些,但很多科创项目还是来了。
“磐石增材”入驻骆岗公园“昆明园”,他们研发的建筑3D打印装备、建筑机器人和新材料,在这里实现了“静态展示+动态演示+互动体验”。
“荣事达智能房屋”也来了,其投入近900万元,在骆岗公园投放5个太空舱,为游客提供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洁的绿色智慧舒适住宿体验。
而依托科创、生态、空间等资源优势,骆岗公园也构建起全体系科学探索课程,打造了航空科普、生态科普、城市建设、传统文化、红色革命5大课程主题模块以及8条研学产品示范线路,自开园以来,共接待研学人流量15万余人,开展研学课程500余场次。
前沿科技与公园场景的深度融合,正在为骆岗公园增添越来越多的网红打卡地,同时,也在为这座超级公园的未来展开了无限可能。
能在骆岗公园落地的科创项目,都是好项目,它们不仅看中骆岗公园作为一个巨大展示窗口和推广平台的优势,更因为这座公园够大,够宽广,不设限,包罗万象。
它本身就有科创最为倚重的创新精神、宽容精神和人文精神。
而这些,也恰恰是合肥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
刚满周岁的骆岗公园,赢得了所有人的热爱,也在激发着所有人的更多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