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武王墩考古发现惊艳众学子——第三届安徽考古走进中小学第八场活动走进长丰县第二中学
来源: 安徽日报党媒云 2024-11-04 08:59:56 责编: 王素英

2000多年前的楚国编钟会奏出怎样的乐声?10月30日下午,使用武王墩出土编钟和磬演奏的《茉莉花》在长丰县第二中学报告厅响起,金声玉振动人心魄,带同学们穿越时光,感受楚韵悠长,文明灿烂。

“发掘辉煌历史 传承灿烂文明——第三届安徽考古走进中小学大型公益活动”第八场当天在这里举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三考古研究室馆员方玲从楚国大鼎讲起,介绍淮南武王墩考古发掘最新成果,带同学们走进考古的神奇世界。

■震撼登场 武王墩大鼎惊艳课堂

“在座的同学们可能很多对考古或历史感兴趣,你们也许会通过纪录片、书籍,或者博物考古馆里展示的文物去了解考古和历史。那么,一件文物从被发现到最后在博物馆里向大家展示,它到底经历了什么?今天我想通过淮南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发掘,跟同学们聊一聊。”

方玲的故事从楚国大鼎讲起。两件重量级楚国大鼎出现在大屏幕上,一样的双耳三足,一样的恢弘大气,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生活中很多成语中包含‘鼎’,大名鼎鼎、一言九鼎、三足鼎立……那么鼎到底是什么?”方玲介绍,在古代,鼎不仅是用来烹煮食物的器物,还是用来祭祀的重要礼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方玲队长精彩讲述

作为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被称作“楚大鼎”的铸客大鼎口沿直径超过87厘米,高度达113厘米,腹部和足部还刻有“安邦”字样,堪称典型的“国之重器”。“铸客大鼎出自寿县朱家集的李三孤堆,离我们长丰不远。”“1958年毛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时,就曾发出感叹:好大一口鼎,能煮一头牛。”

铸客大鼎“命运多舛”,它是怎样从墓坑中被提取出来已不得而知。2024年5月,武王墩大鼎的惊艳亮相则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方玲结合考古发掘现场的视频、图片等,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武王墩大鼎的提取过程。

大屏幕上,武王墩大鼎被整体套箱从墓坑中缓慢吊起。“哇!好厉害!”现场同学们发出阵阵惊叹。

■科技赋能 2000多年前乐声动人心魄

因历史上多次被盗,地下文物安全面临威胁,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2019年安徽省申请对武王墩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国家文物局批准。“武王墩墓也是迄今为止经过科学发掘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战国晚期大型高等级墓葬。”

从最初的一座“大土包”,到大量珍品“横空出世”,武王墩考古发掘工作怎样一步步进行?方玲告诉同学们,从考古勘探,清理地表、封土发掘、填土发掘,到木椁室发掘、文物提取,武王墩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的背后,是考古人员日复一日的艰辛工作,也离不开大量科技手段的有力赋能。“考古学是最大的交叉学科,要研究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多学科参与。因此,考古可不仅仅是考古学家的工作。”

活动现场

武王墩一号墓为陵园主墓,位于陵园中心,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这么大的范围内,怎样找到椁室并明确布局?除了洛阳铲,高密度电阻法探测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影视剧中警察叔叔经常用的金属探测仪也出现在考古现场,帮助考古人员摸清椁室结构。

“现场的每一件文物都有这样一个小小的‘身份证’,有自己的编号。现在我们给文物的编号已经到6000多号,总件数超过1万件。”这么多文物,考古人员怎么整理,怎样开展后期研究?方玲告诉同学们,文物有了“身份证”后,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清楚了解它出土的具体坐标位置、保存程度、质地、年代、已经完成了哪些相关工作等信息。

认真聆听

武王墩墓还出土了大量乐器,包括琴、瑟、笙竽、编钟、磬等。方玲告诉同学们,截至目前,武王墩一号墓共出土了两组编钟,其中一组保存完整。考古人员对编钟和磬进行了整理和测音,发现它们音列完整、承前启后。“考古人员还使用它们演奏了《茉莉花》,大家想不想听一听来自2000多年前的声音?”“想”!

一曲《茉莉花》在报告厅响起,悠扬之声久久回响,带同学们感受800年楚国曾经的辉煌与荣耀。

■相约再见 在遗址公园认识武王墩

武王墩考古发掘工作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更多的历史谜题有待被揭晓答案。方玲告诉同学们,2022年,淮南武王墩墓葬入选安徽省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以后还可能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考古公园建成了,同学们就可以到现场去,走进博物馆,更深入地了解武王墩。”

武王墩考古的故事神秘又精彩,方玲老师的分享生动有趣,互动环节,孩子们积极举手参与提问和答题,现场气氛火爆。长期扎根考古一线,第一次走上“安徽考古走进中小学”的课堂,方玲为孩子们的热情感动不已。“安徽考古走进中小学今年已经是第三届,有幸能够参与其中。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对考古不再感到神秘,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更多关注考古工作,了解祖国悠久历史。”

“非常感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安徽商报为同学们带来这样一场精彩的讲座。”长丰县第二中学校长宋波表示,考古发掘出土的不仅仅是文物,背后是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和文化。“通过考古工作,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宋波表示,通过当天的活动,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武王墩考古、了解考古人的工作,更深入了解安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

太震撼,同学们有太多想说的话

长丰县第二中学副校长甘果表示,活动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明的大门,带他们深入了解2000多年前的楚文化。“一线考古人的现场分享,极大激发了同学们探索历史的兴趣。通过分享,同学们也学习到了考古人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受益良多。”

活动现场场面火爆

七(13)班学生姚思琪听完方老师的分享,对楚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方老师的分享让我对考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以后有机会也能去考古发掘现场看一看。”七(21)班姚孟皓辰同学对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发掘过程非常感兴趣。“方老师的分享幽默生动,让我更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同学们收获满满

武王墩一号墓的宏大规模让七(21)班的黄子潇同学震撼不已。“我感受到了古人的聪明和智慧。在我的家乡有如此重量级的考古遗址,作为一个中国人、安徽人,我感到非常骄傲。”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王素英 武鹏 周梅 任逸玮 杨雪娇 文/摄

周梅 任逸玮 杨雪娇 文/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