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三山经开区保定街道团洲村始终坚持抓实“选苗、育苗、管苗”等关键环节,着力构建“全链式”党员教育管理新体系,推动党员教育管理走深走实、常态长效。
坚持源头优化,严格标准“选苗”。团洲村坚持从源头抓牢党员质量管控,优化调整党员队伍结构,深挖潜“选”。一是强化“源头”培养,注重从后备干部、致富能手、复员退役军人、返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等优秀青年中培养发展党员。近年来,共发展后备干部4名,先进典型1名,致富带头人2名。二是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把好“入口关”,针对发展党员不同阶段,突出“资格是否具备、条件是否达标、表现是否成熟、程序是否规范”标准,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档案资料“全面过筛”,确保在新形势下高质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三是积极实行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制度,定期梳理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台账,精准掌握党员“后备军”队伍数量、年龄、职业、学历专业等信息,确保了党员队伍“储水池”水量充足。
坚持素质提升,教育培养“壮苗”。团洲村坚持把发展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上。一是抓好日常教育,认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形势政策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充分发挥优秀党员“传帮带”作用,指定2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深入了解思想动态,及时指出并纠正思想中的偏差。二是依托本土红色资源,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赴渡江第一船纪念馆、三山烈士陵园等地开展红色革命精神教育。同时,借助“学习强国”APP、先锋系列平台、远教站点等载体,“线上+线下”结合强化党性修养。今年来,共开展相关党性教育活动3场次。三是在实践锻炼中提本领,注重在防汛抗旱、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等一线发现、考验入党积极分子,通过交任务、压担子,保证党员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自身素质。
坚持分类指导,精耕细作“管苗”。团洲村坚持“全员覆盖、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建立党员分类管理模式。一是普通党员“目标式”管理,通过党员亮身份、亮特长,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验单”的“两亮四单”模式,常态化开展为民服务活动,近年共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6个,受益群众达2000余人。二是困难党员“帮扶式”管理,组织党员干部、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定期为辖区困难党员开展日常照料、生产生活帮扶等服务。同时,通过技能培训、提供工作岗位等形式,提高困难党员“造血”功能。三是流动党员“跟踪式”管理,对流动党员务工经商地、联系方式等情况进行登记,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今年来,共为16名外出流动党员寄送“红色包裹”64份,建立了流动党员微信群,搭建起掌上学习和交流平台,定期转发党员学习内容,确保每一名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陈娩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