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支持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鼓励高校增设生物医药相关专业……近日发布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5大发展重点和8项19条重点工作任务,以及到2030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的目标。
做大做强“十大皖药”品牌
实施意见提出,安徽要做强化学药,巩固维生素、抗生素等传统大宗原料药优势,发展麻醉、心血管类等领域特色原料药、专利原料药,推动化学原料药优势向下游制剂延伸,重点发展心血管、消化道等疾病领域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做精医疗器械,重点发展高端影像设备、超导放射治疗系统等高端医疗设备,新型即时检测设备和试剂等体外诊断产品,角膜塑形镜等高值医用耗材。
此外,要做优中药,做大做强“十大皖药”品牌。推动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企业向中药配方颗粒领域拓展。加大经典名方研发,支持中药新药研发、中成药二次开发和特色院内制剂研发转化,培育皖产中药品牌。打造医疗康养产业生态,建设一批中医药康养基地;开发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康养产品和系列衍生产品。
按照要求,要抢抓生物药发展机遇,加快高致病性流感、狂犬病等疫苗产业化,开发多联多价疫苗、mRNA疫苗等新型疫苗;开发针对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领域的抗体药物,推进细胞免疫疗法产品产业化;发展注射用人生长激素、口服胰岛素制剂等重组蛋白药物优势产品。要前瞻布局合成生物产业,加快多酶催化体系、发酵工艺放大、微流控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红景天苷、谷胱甘肽等品种生物合成生产制造,布局西格列汀、胞磷胆碱钠等产品产业化;推动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微生物药物培养与制备工艺产业化。
大力发展医疗康养产业
实施意见提出,要发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作用,围绕生物医药领域开展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布局建设10—15个省级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平台;要聚焦高端原辅料、先进制剂技术等领域短板弱项,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产学研用联合攻关。
鼓励高校增设生物医药相关专业,推动医药企业与省内高等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医工交叉”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大对生物医药领域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高精尖缺”人才引育留用力度,支持高层次人才申报省内各类人才项目。
同时,实施意见提出,支持亳州、阜阳分别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中国医药之都,支持合肥都市圈打造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策源地,支持黄山等市大力发展医疗康养产业。拓展中医药治疗康养服务场景,探索推动中药+新安医学+华佗医学合作发展。
此外,要支持合肥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亳州现代中药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阜阳现代医药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安庆高新区原料药生产基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大别山“西山药库”等产业集聚区;鼓励在生物医药产业有先发优势和产业基础的市、县规划建设高标准特色产业园;打造3—5个全国重要的合成生物制造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