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临近,郎溪县姚村镇天子湖村土鸡养殖户晏来意更忙了——除了忙鸡场的日常管理,每天还要开着小车跑一趟30公里外的县城,为设在城里的夏桥村供销合作社“直营店”送货。
“店主讲好了,叫我每天送肉鸡和鸡蛋过去,这些‘土’字号年货很受城里人欢迎。”晏来意说。
晏来意的土鸡养殖基地位于天子湖村一个叫五指洼的山冲。1月20日,记者走进五指洼,正赶上晏来意为土鸡投食。
“每天只喂一次,有稻谷、碎米、豆粕及粉碎的玉米,只能适当补充一下。土鸡想要吃饱肚子,还得靠自己觅食,它们在山上啄虫子、吃青草,这样既节省了饲料投入,还能保证肉鸡和鸡蛋的‘原生态’。”晏来意告诉记者。
放眼望去,五指洼到处是毛竹、松树和灌木。林下,活跃着一群群土鸡,它们毛色各异,三五成群,或嬉戏追逐,或刨土觅食,更有活跃的,扑棱着翅膀“登”上灌木枝头。
晏来意指着灌木枝上的几只鸡笑道:“林下散养的土鸡,精气神特别好,山上山下到处跑,人称‘跑山鸡’,肉质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高。”
1972年出生的晏来意,家住天子湖村东门冲组,早年外出闯荡,做过餐饮和建筑装潢等行业,因为老母亲需要照顾,他于2016年返乡创业,选择生态优美的五指洼发展林下经济,从最初养1000余只土鸡发展到现在每年存栏土鸡3万余只。“其中,一大半是肉鸡,蛋鸡占三分之一左右,通过线下和线上卖鸡、卖鸡蛋,刨去成本,每年有10多万元收入。”晏来意粗略估算着近年的效益。
据了解,晏来意还拥有30亩毛竹山、8亩茶园和7亩中药材,这些生态园正好处在“跑山鸡”活动区域,园里的昆虫杂草被鸡吃掉了,鸡粪又成了好肥料,促进毛竹、茶叶和中药材旺盛生长。
投喂完毕,晏来意拎着竹篓穿行在竹林和茶园里,捡拾一枚枚鸡蛋。
鸡蛋运回家,再分拣装盒。“白壳蛋和绿壳蛋价格不一样,绿壳蛋是乌鸡下的,要贵一些,所以要分开装,这些鸡蛋明天早晨送进城,晚上再加班处理50只肉鸡,真空包装后一起送过去,正赶上春节来临,好卖的很。”晏来意说。
帮晏来意销货的姚村镇夏桥村供销合作社成立于2020年8月,是郎溪县首家实体化运营的村级供销社。近年来,该供销社通过探索运营模式,助销山村的农特产品,为脱贫地区的村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2025年1月8日,夏桥村供销合作社在郎溪县城的“直营店”正式开张,晏来意送去的“跑山鸡”和土鸡蛋,摆上货架就成了顾客青睐的“年货”,试销成功,店主与他签订了供货协议。
五指洼的“跑山鸡”,“跑”进了县城,对致力发展生态产业的晏来意很是鼓舞。“我又多了一个销售平台,这是好事情呐,明春我想把养殖规模适当扩大一点,让‘跑山鸡’和土鸡蛋走上更多城里人的餐桌。”
据悉,姚村镇是郎溪县唯一的山区镇,山场总面积约15万亩。俗话说,靠山吃山。近年来,该镇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林下+种(养)”生态产业模式,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