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月8日召开的2025年安徽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全省将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2.0版。
据悉,安徽省自然资源系统以“硬”的措施守牢耕地红线,以“高”的质效配置资源要素,以“创”的劲头推进综合改革,以“优”的格局加强规划引领,以“找”的突破保障能源资源,以“绿”的底色推进生态修复,以“实”的举措筑牢管理基础,以“良”的法治推动善治善为,以“优”的环境让群众可感可及。
2025年,安徽将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筑牢江淮粮仓“耕”基;提升要素精准保障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2.0版,勇当改革先行者;全力推进“一张图”建设,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助力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夯实基础支撑体系,提升自然资源治理效能。
据介绍,在新的一年里,安徽将全面完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各项任务,开展收官总结。以严控总量、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为导向,谋划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2.0版。出台建设用地使用标准、工业用地混合复合利用、分割转让等系列政策文件,推广应用重大项目节约集约用地、“健康体检+土地管家”“一码管地、一码关联”“园区-单元-项目”一体化管理、临时用地规模核定等经验做法。优化“增存挂钩”机制,建立涉法涉诉闲置土地“府院联动”处置机制,持续加大批而未供、闲置和低效土地处置盘活力度。探索土地权改革。我省将深化合肥、芜湖、马鞍山市国家级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争取扩大我省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范围。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构建“交易+登记”的土地二级市场,推动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据了解,近年来,安徽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省级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单位,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构建一套土地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全程包保服务机制,创新产业园区“园区—单元—项目”一体化管理新机制。特别是聚焦制约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难点堵点问题,各地深化改革探索,形成了“健康体检+土地管家”、工业项目“一码管地”、涉法涉诉土地处置等一批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