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面锦旗,是给咱信访干部的勋章!”2025年初春的早晨,亳州市涡阳县青疃镇党委书记邓昌盛的办公室迎来一位特殊访客。刘村行政村的于先生捧着绣有“为民办实事 心系老百姓”的锦旗,脸上绽放着真诚的笑容:“当年误会你们了,现在这心里敞亮得跟明镜似的!”
这面锦旗背后,是一段跨越多年的宅基地纠纷化解历程。多年前,于先生因宅基地问题和邻居发生纠纷,从口角争执发展到肢体冲突,两家积怨如同雪球越滚越大。当我们初次介入时,双方抵触情绪如同铜墙铁壁,“我申请的宅基地凭啥让?”“你们调解都是和稀泥!”的质疑声此起彼伏。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都坚信自己的诉求才是合理的,对我们的调解充满抵触情绪。
面对困局,我们揣着“新时代枫桥经验”这把钥匙,以“六尺巷”“上善若水”调解法的智慧叩击心门。一次次上门,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安抚他们激动的情绪。为了找到问题的关键,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土地档案资料,还请来了专业的测量人员重新勘测宅基地边界。在这个过程中,误解和抱怨扑面而来。有的村民指责我们办事效率低,还有人质疑我们偏袒某一方。但我们没有退缩,始终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用真心和行动去化解矛盾。
在攻坚阶段,镇里调整工作专班,安排专人处理,并全程督促办理。从“行无为”的倾听疏导,到“释善意”的情感共鸣;从“晰法理”的理性引导,到“明得失”的利益平衡,最终实现“传大道”的文明教化。通过经镇、村干部层层递进的浸润式调解,如同水之润物,悄然化解着双方之间的矛盾,最终双方放下成见,达成和解。那一刻,压在我们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如今走进青疃镇信访办,一面面锦旗锦旗构成独特的“民生答卷墙”。这一面面锦旗,既是鼓励,更是鞭策。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群众的事无小事。每一次为群众解决问题,每一次看到他们满意的笑容,都是我们坚守基层的意义所在。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是一段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故事,承载着群众的认可与信任,也满含着我们基层干部工作的酸甜苦辣。
“基层治理如同绣花,既要穿针引线的巧劲,更需铁杵磨针的韧劲。锦旗不是功勋墙,而是奋进的号角。”正如邓昌盛书记多次强调的,我们正将“被动接访”转向“主动治理”,让干部多跑腿、群众少烦心,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青疃镇焕发出勃勃生机。
暮色渐浓时,信访办的灯光仍亮着。光晕中,锦旗上金线绣制的字迹与窗外新发的枝芽交相辉映,这大概就是基层治理最美的风景: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让每面锦旗都成为干群连心的时代注脚。(李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