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近日印发实施的《安徽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的目标和任务等内容进行了解读。
发挥人工智能新动能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行动方案明确,力争到2027年,通用大模型性能居全国前列,归集高质量行业数据超过30PB,智能算力规模超过30000P,人工智能向实体经济和社会服务渗透加速,成为引领产业提质降本增效、社会服务便捷普惠高效的重要手段。到2030年,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成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引领全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早在2021年,安徽省就将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高位推动,在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目前,安徽省工业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以及前沿研究机构创新研发了一批专业大模型,如“知了”工业品集采、“灵芝”设备运维、“玄视”电力行业视觉识别、国创星云GPT等;累计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70个,其中国家级双跨平台3个、国家级特色平台22个,重点平台设备及点位连接数1023万,汇集了大量工业数据;累计建成省级智能工厂249个、数字化车间1266个,争创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个,居全国第2位。
释放高质量场景机会
方案显示,“人工智能+”行动的主要任务是以模型、算力为基础,以应用赋能为导向,以创优生态为支撑,以安全发展为保障,着力实施底层强基、融合应用、生态构建、安全筑底四大专项行动。
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底层强基专项行动将聚焦大模型、大算力、关键软硬件3大产业链关键领域,做大做强通用大模型,加速布局行业大模型;融合应用专项行动将聚焦“6178”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社会民生等重点突破方向,推动“人工智能+”行业深度赋能和区域全覆盖;生态构建专项行动将聚焦创新、企业、场景、品牌4大生态要素,打造“人工智能+”一流生态体系。此外,在安全筑底专项行动中,开展组建安全人工智能省实验室、建设大模型可信安全检测评估平台等工作,确保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安全、可控、可靠。
据介绍,场景驱动是行动方案一大亮点,省人工智能产业推进组将以场景创新为牵引,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覆盖行动,推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释放高质量场景机会,开展场景招商,感召场景能力,塑造细分行业领域融合应用典型案例。
以行动方案为总纲,安徽全省上下将形成1个行动方案、N个行业应用专项方案和X个区域发展专项方案的“人工智能+”推进体系。
打造人工智能核心产业
行动方案明确,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的融合应用空间布局,打造合肥都市圈人工智能核心产业、长江(安徽)经济带“人工智能+制造”、皖北地区“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和皖南地区“人工智能+文化旅游”等应用集群。
合肥在落实《安徽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中将发挥哪些关键作用?合肥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合肥创新资源丰沛,能够为全省产业发展特别是省级人工智能先导区建设精准赋能。
据介绍,近年来,合肥市加快建设安全人工智能省级实验室,拥有人工智能领域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77个,打造了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合肥标准”,已集聚人工智能上下游企业1078家,人工智能行业从业人数超4万人。2024年,合肥市人工智能产业总营收超千亿元,是全国唯一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城市、全国首批数据标注试点基地建设“双重战略叠加”的城市。
据悉,合肥将持续完善全链条要素供给,在金融上大力实施“创投城市计划”,创新“科技星火贷”“场景创新贷”等金融产品;在平台方面,合肥正在搭建“资源开放共享中心”,为全省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开放算力、高质量数据等一站式、普惠化服务;在人才上,合肥实施“AI未来军团计划”,为全省培育人工智能青年创业者团队。此外,合肥还将成立全国首个“场景创新公司”,持续“为产品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