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凤阳新闻
凤阳:深耕基层宣讲厚土 推动创新理论
来源:李周 于海 2025-04-03 16:31:01 责编:李伟 胡明兵 喻寒松

近年来,凤阳县大力培育、整合理论宣讲人才资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打造基层宣讲品牌,全面提升理论宣讲的质效,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凤阳县高质量发展发展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强基固本,构建多元组织队伍。县级领导干部每年带头讲党课,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等,深入乡村企业社区,讲授专题党课100余场次,营造学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良好氛围。广泛吸纳,充实力量。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组建大包干带头人宣讲团、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宣讲团,发挥大包干带头人“现身说法”的独特优势,让宣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广泛挖掘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的先进典型,邀请“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周光成、90岁抗美援朝老兵陈正发等典型代表讲党课,增强了宣讲的亲和力和可信度。校地合作,赋能发展。借助地方高校社科理论师资力量,加强校地合作,与安徽科技学院建立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研究合作关系,从学院遴选10名以上宣讲专家,围绕重大专题下基层开展宣讲,结合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对制约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执政方案,推动凤阳经济社会发展谋新出彩。

精选内容,烹制美味精神食粮。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精心设置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建设、乡村振兴等系列主题,建立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联系乡镇(街道)制度,常态化组织“送理论下基层”“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不断走深走实。灵活配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心制定党课宣讲的“营养套餐”。建立健全群众“点单”,党员干部“派单”服务,将理论学习与基层干群的实际工作生活紧密结合。探索“文艺+宣讲”模式,利用“三句半”“顺口溜”等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融入移风易俗、文明新风、身边好人事迹等内容,推出快板说唱《移风易俗好》、泗州戏表演唱《四个婆婆夸媳妇》、豫剧《助人为乐潘苗苗》,让宣讲接地气、冒热气。技艺提能。整合本地党员干部宣讲培训教育资源,通过推选、培育、试讲等环节,建立精品课程库和优秀讲师库,多举措提升宣讲人员的业务水平。组织开展“百姓名嘴”评选、“中都大讲堂”示范宣讲、“凤阳社科大巡讲”等系列活动,推动基层宣讲人员能力提升。

丰富形式,搭建多样展示舞台。充分利用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当年农家等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红色课堂,组织开展“体验式”“沉浸式”宣讲教学,推出《缅怀沈浩同志重温入党誓词》《“大包干”的历史必然性及当代启示》等特色专题宣讲课,让党员在身临其境中感受红色精神。

创新载体形式,开展移动式宣讲。积极开设“田间课”“工地课”,整合全县优质教学资源,开办“田间学堂”“车间学堂”,将课堂搬到农村党员群众家门口和企业生产一线,让党员群众就近就地学习。创新开发“情景党课”“随身党课”。针对老党员“出行不便、阅读不畅”等难题,发放“红色随身听”,收录有声党课、革命题材戏曲、红色歌曲等内容,方便老党员随时学习。

突破时空限制,开展互动式宣讲。统筹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开展“微宣讲”竞赛,推出“红领巾说凤阳”“逐梦新程 筑梦小岗”“新兴之火”、红色文物“讲故事”等理论宣讲、微党课融媒体产品,在“学习强国”、视频号、公众号等平台推广传播,累计阅读和播放总量超62万余次。在微信公众号、云直播平台等开设“讲入党故事”“党务知识学与比”等6个专栏,定期邀请退役军人老党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开展“云上”主题党课12场,参学党员2.3万余人次,拓展了理论宣讲的覆盖面和受众群体。(李周 于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