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极致服务”筑基 文旅产业发展加速
来源: 2025-04-10 16:48:22 责编: 陈亮

近日,一面印有“热情服务暖人心 廉明高效办实事”的锦旗被送到六安市文旅局政务服务窗口,赠送者是六安的导游彭丹丹,“真的太感谢文旅局窗口的工作人员了!他们服务热情周到,业务能力更是一流,帮我解决了多年来丢失导游资格证的大难题!” 

2024年以来,六安市聚焦文旅行业服务质量和本质安全,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提升”,开展“极致服务看六安”旅游安全服务体系化提升行动,助力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市和高品质旅游强市建设。2024年,六安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市接待游客68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29%;旅行社数量从72家增长至110家,增长52.8%;导游从业人员从226人增至529人,增长134%;市文旅局政务服务窗口连续四个季度均评为“红旗窗口”。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极致服务看六安”行动的改革创新实践。   

“极致服务看六安”,打造文旅服务标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守牢安全底线、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崭新的课题和时代命题。

六安市持续打造安全、高质量的旅游环境,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和游客体验,推动旅游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安全、更加可持续发展。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杨鹏介绍:“我市引导辖区内261家A级景区、星级饭店、等级民宿等主要负责人担任‘首席安全官、首席推荐官、首席志愿者’,营造‘确保细致、坚持精致、追求极致’的活动氛围。”

在霍山县六万情峡景区,极致服务如影随形,让游客的每一次体验都成为难忘的美好回忆。“景区正在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我们全新升级了游客服务中心,新增14个购票窗口解决旺季购票排队问题,超大休息区供游客停留休闲。同时,景区重新升级停车场,共计开放3500个停车位,大大缓解游客停车难等问题”,景区负责人杨伟涛介绍,景区共有140余名员工为游客保驾护航,配备全方位监控无死角覆盖公共区域,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全体员工都熟练掌握应急技能,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六安风光国旅、六安友好年华国旅等旅行社系统开展导游员培训、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建立隐患排查机制、健全应急救援体系。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让游客感受到“服务有暖”,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游客的笑脸和称赞。“六安的导游知识储备丰富,讲解融入大别山红色文化,孩子听得入迷!行程安排合理,兼顾天堂寨的自然风光与皖西民俗体验,没有强制购物,符合‘极致服务’标准,”参加组团的游客王小璐为友好年华国旅点赞。

无数个一线文旅从业者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文旅人的责任担当,为游客提供细致暖心的服务。霍邱县李氏庄园管理所所长王军是一位退伍军人,自1994年进入李氏庄园工作以来,就一直在为挖掘庄园历史、讲好庄园故事和守好庄园安全而不停地奔波和忙碌着……这期间,王军同志呕心沥血,耗去了他半生的青春和活力。如今,李氏庄园从一个破败不堪的荒芜之地,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吸引游客约10万人次,带动周边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政务服务改革创新,从“便捷办理”到“极致体验”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政务服务改革的提档升级,六安市文旅局政务服务窗口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我们文旅局窗口创新推行‘四办’服务模式: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事项当场办结;依托全国旅游服务监管平台、安徽政务服务网实现导游证申领、旅行社设立,旅行社备案等高频事项‘全程网办’;将部分事项下沉至县区办理,方便群众就近办事;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整合关联事项,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市文旅局政务服务窗口首席代表吴云峰介绍,此外,创新开展“政务服务我直播”活动,通过线上直播解读政策、答疑解惑,单场直播观看量超万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8%。

“以前办理这些手续需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在文旅局窗口一站式就能完成,真是太方便了。”前来办理旅行社业务许可的霍山博远文化旅游开发公司王蕾表示,“窗口工作人员不仅服务态度好,还耐心解答我们的问题,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为满足文旅企业和群众多样化需求,六安市文旅局政务服务窗口推出多项特色服务,对重点项目、特殊群体等开通快速办理通道。“2024年为36余家文旅企业提供上门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50余个”、“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办理保险交纳旅游质保金业务77笔,为企业释放流动资金1155万元,惠及旅行社及其分公司88家”、“实行‘午间不断岗、周末不打烊’服务模式,累计提供延时服务200余小时,惠及群众300余人次”、“实现74个政务服务事项‘1个工作日受理办结’,审批效率提升60%以上”、“新办理印刷企业许可11家次、旅行社业务许可18家次,完成各类变更事项32家次,高效完成112人次的导游审核工作,行政服务满意度达99.2%”……

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案例,市文旅局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张如如如数家珍,她微笑着说:“窗口是展示文化和旅游部门形象的重要门户,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做好文旅政务服务工作,提升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助力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用“温度”守护旅游“热度”,安全有序环境获点赞

“现在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了,我们经营起来也更加安心。”游戏游艺经营场所负责人曹燕表示,“执法部门不仅严格执法,还经常为我们提供指导和帮助,让我们感受到了执法的温度。”

六安市践行“服务型”执法理念,积极推进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工作,对初次违法、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违规经营行为免于行政处罚,既体现了执法的“力度”,又彰显了执法的“温度”。2024年,全市文旅执法部门共办理免罚案件50件,为行政相对人减轻负担20余万元。

“过去单靠执法队员巡查,效率低;现在群众主动提供违法违规线索,加上智慧监管平台助力,行政执法效能成倍提升。全市出动执法人员25600余人次,检查各类文旅市场10500余家次,办理案件191件,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800余本(册)、各种非法印刷品2800余张……六安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交出有力度、有温度、有亮点的成绩单,为市民游客的‘诗与远方筑起坚实屏障。”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李德贵说。3月19日—23日,六安市承办2025年全国网络文化执法业务骨干培训班,来自全国各省的120余名网络文化执法精英齐聚六安参训,此次培训班落子六安,就是对六安发展全域旅游和“淬炼”文旅执法“铁军”成绩的充分肯定。

旅游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六安市文旅局始终将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位,全力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通过开展文化旅游行业规范管理巩固年活动,促进市场主体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六安市文旅局市场管理科科长朱善元介绍,通过A级旅游景区游乐项目设施设备大排查、暑期汛期文旅市场安全检查、防范应对持续性雨雪冰冻天气排查、文化和旅游行业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等系列专项行动,确保了文旅市场的安全稳定。“在这里旅游,我感到非常安全。”来自上海的游客陶渊达表示,“景区的设施设备都很完善,工作人员的服务也很周到,让我们能够放心游玩。”

六安市引领文明旅游风尚,推深做实“人人都是迎客松”“人人都是文旅推荐官”等志愿服务品牌,在景区设置志愿服务站,新增志愿者100余人,组织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300余场。六安市文旅局市场管理科工作人员刘娟入选全省“寻找迎客松”典型人物。

皖西博物馆是国家4A级景区,通过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加深入和丰富的文化体验。侯守琴是一位非遗传承人,也是博物馆的志愿者,“我很高兴能够成为博物馆志愿团队的一员,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六安的历史文化。”合肥游客张老师表示:“志愿者的讲解非常生动,让我对这些展品背后的历史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他们不仅仅是讲解员,更像是文化传承的使者。” 

系列主题活动引领,“精准触达”目标群体

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宣传营销是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推广,能够让更多潜在游客了解并关注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魅力和特色产品。

春天是大别山最美的季节。今年2月,六安市以“春在六安等您来,万紫千红大别山”为主题,围绕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新消费等“十新”,精心推出“花开六安”“茶香六安”“研学六安”等八大主题文旅产品和200场特色活动、1000场春游活动,广邀四海游客来六安赏春花、品春茶、食春味、逛春市,共享皋城春日欣欣向荣、全域旅游百花齐放的盎然景象,有效释放春季文旅消费潜力。

六安市积极探索市县企联动的宣传模式,通过整合市县资源和企业力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体系。

3月19日,举办“春在六安等您来  万紫千红大别山”主场活动暨六安市第十七届桃花季文化旅游主题活动,开启春季研学游活动,设计六大主题研学线路,联动各市场主体推出约150项优惠政策。发布2025年全域入境游支持政策,面向全球开启主题入境游邀请计划。活动现场,香港中国旅游协会与六安市文旅局签订入境游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香港入境游精品线路,推出更多符合香港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

3月28日至31日,六安迎来千家旅行商踩线文旅资源,承办第一届博盟中小微旅行商合作发展交流会。从沉浸式体验霍山文旅到深度探讨大别山革命老区文旅融合新路径,从实地考察、资源对接与推介交流到见证鄂豫皖三省环线旅游仪式启动,活动视野覆盖大别山全景。“这次活动让我对这片红色土地的文旅资源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六万情峡景区重温红色记忆时,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来自湖北的旅行商李先生参加活动后感慨颇深,“期待未来能与六安的文旅企业开展更多合作,相信这里将成为更多游客的首选目的地。”

区域联动在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六安市紧抓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上海市对口合作、合六同城化等重大发展机遇,打破行政壁垒,整合旅游资源,提升区域旅游市场的整体活力和竞争力。

3月27日,2025上海•六安文旅嘉年华之“春之韵”专场活动成功举办。活动现场,六安市文旅局正式发布“全域旅游,全季精彩”暨研学六安、入境六安全球邀约计划。启动“全国知名红绿交融文旅康养基地”合伙人招募行动,面向全国公开招募优质合伙人。六安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秦国伟介绍:“此次活动为沪六两地文旅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今年以来,六安市已接待上海游客约85万人次,同比增长19%。” 

以“融合发展”推动全域旅游,开启支柱产业新篇章

发展全域旅游、打造支柱产业,不仅是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六安市通过“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建设,逐步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六安市在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上持续发力。以佛子岭水库、龙河口水库(万佛湖景区)为代表的皖西六大水库如一串璀璨的珍珠散落其间,构成六安山水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等为代表的森林型景区,吸引着众多游客在六安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以舒城文翁研学旅游小镇、霍山符桥景区、裕安樱花溪畔等为代表的农旅融合景区带动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以大别山温泉、霍山石斛等为代表的康养旅游,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康养体验,成为长三角地区疗休养的热门目的地。以“研学大别山 行走的思政课”品牌为引领的研学旅游将红色教育、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成为大别山乃至全国研学旅游的标杆。

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2025年六安市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指引》,引导企业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培育发展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市文旅局副局长周刚介绍:“我们通过系统谋划和科学布局,不断优化服务供给,释放消费潜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服务消费需求。”如今,六安市文旅产品持续上新:28处休闲露营地各具特色,成为连接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传统与创新的重要纽带;四大低空飞行项目,让游客从空中俯瞰大别山的壮丽景色;五大天然温泉群,让游客静享悠闲康养时光……各类旅游新业态新场景为游客提供了更具春日氛围感的体验场景。

此外,六安市高度重视文旅项目的投资与建设,通过“抓投资、抓项目”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投入旅游产业,推动中小微文旅企业做大做强。今年以来,六安市文旅产业“双招双引”项目42个,金额78.2亿元,位居全省前列。这些项目的落地,为六安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更让文旅企业感到温暖的是,六安市文旅局不仅通过“一站式”服务窗口简化审批流程,还积极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联合中国银行六安分行推出针对3A级以上景区及周边商户资金需求的“旅游商户贷”、针对农家乐、民宿、后备箱基地的“惠如愿•农文旅贷”等信贷产品,为文旅行业注入金融“活水”。“我们主动上门对接皖西大裂谷、九仙尊等企业,加快贷款投放工作,目前已为签约企业实际发放贷款5000余万元,其余正在陆续发放中。”中国银行六安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新表示。

“我们将通过开展‘极致服务看六安’安全服务体系提升行动,体系化提升文旅市场安全生产、秩序管理和服务质量。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六安找到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六安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秦国伟表示,下一步,六安市将继续以“极致服务”为标准,以企业和群众满意为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发展全域旅游,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为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市和高品质旅游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品牌更加熠熠生辉!(张丽 吴云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