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武王墩为什么能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武王墩一号大墓里藏着多少珍贵文物?这些文物重见于世,带我们穿越回战国,又能知道楚国先人们哪些秘密?5月8日,第四届“安徽考古走进中小学”活动正式启动,第一场走进合肥市育英中学。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三考古研究室馆员方玲给同学们深度揭秘 “楚大鼎”如何惊艳出世、武王墩考古背后的故事的同时,更是让大家“亲眼”见证了专家给予刚刚荣获“202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武王墩的高度评价:“王陵规制,独步江淮;九室棺椁,文字密码;礼乐重器,文明交融;以俑代殉,礼制革新。”
全新启航:品牌公益活动,接力文明传承
自2021年开始,“发掘辉煌历史,传承灿烂文明——安徽考古走进合肥中小学”大型公益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4届,走进了全省各地数十所中小学,近万名中小学生从中受益,成为安徽社会科学普及推广的品牌活动。据悉,今年的活动除了继续走进中小学课堂,还将把大讲堂“搬”到武王墩等考古现场,带领青少年零距离接触、探秘考古,追寻安徽悠久的历史,了解江淮大地灿烂的文明。
今年的第一场活动走进合肥市育英中学,首讲的方玲老师已先后参与了引江济淮工程考古发掘,淮南市、长丰县多处文物资源区域调查和勘探工作。尤其是近五年来,她全程参与淮南市武王墩考古勘探、发掘工作,以及周边战国晚期高等级墓葬系统性调查工作。因此,对于武王墩的诸多考古新发现,方玲可谓“如数家珍”。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同学们认真聆听
今年4月24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荣登榜单。方玲介绍说,这座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国高等级大型墓葬,不仅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提供了宝贵的考古资料,更为探索楚文化的政治格局、礼制变迁与艺术成就树立了里程碑式的标杆。
感悟历史:两个楚大鼎记录时代沧桑
“武王墩在哪?武王墩有什么?考古发掘怎么做?武王墩的未来如何?”讲座中,方玲深入浅出地讲解,一步步地为同学们解开了心中的疑惑。
作为唯一一座经过科学发掘的楚王陵,武王墩出土了楚国大鼎等1万多件(组)文物。而说到此次出土的楚国大鼎,方玲首先告诉同学们的,则是现在收藏、展示于安徽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楚大鼎。
这个重约400公斤的楚大鼎早在1933年就已在寿县城东南的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了。但该楚大鼎的重见于世,却属于盗掘。抗日战争爆发,大鼎辗转多方避难,解放后大鼎才又被运回安徽。“楚大鼎出土后颠沛流离的经历,见证了那段国家生死存亡的历史。”方玲介绍说,2014年,为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公祭广场,永久设立国家公祭鼎,该鼎就是以楚大鼎为原型,等比例放大铸造。
而武王墩主墓里出土的大鼎, 尺寸和重量都让人震撼。仅一个楚大鼎,方玲的讲解就足以让在座的同学们直观感受到武王墩考古发掘的价值和意义。
揭秘新发现:万余件文物令人震撼
为什么现在要发掘武王墩?方玲介绍说,武王墩实际上也遭遇了多次盗掘,文物地下埋藏环境遭到破坏,文物安全存在巨大隐患,亟需开展科学考古发掘。”方玲介绍说,从2019年安徽省申请对武王墩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到2024年12月底,历时近5年的武王墩一号墓田野发掘结束。
“王陵规制,独步江淮;九室棺椁,文字密码;礼乐重器,文明交融;以俑代殉,礼制革新。”这是评选专家对武王墩的评语,方玲从这四大方面,给同学们深度解读了武王墩有什么?
积极抢答,气氛热烈
经过近5年的考古勘探、发掘、整理、研究,结合文献史料综合分析,一号墓墓主人是《史记·楚世家》中记载的楚考烈王“熊元”。而从出土的万余件文物中足可以见证,武王墩是战国楚系墓葬中“独立陵园制”的典范,陵园面积达150万平方米,车马坑长达148米,陪葬墓、祭祀坑星罗棋布,展现了楚国工匠卓越的工程智慧。
武王墩一号墓的“亞”字形九室多重棺椁为国内首见,椁木墨书数千字,内容涵盖方位、分室、木材性质与编号,是迄今等级最高、信息最系统的先秦墨书文献,为破解楚国职官制度与营造流程提供了“活字典”。
包括九鼎八簋在内,武王墩一号墓出土的礼器组合完整,保存完好。在讲座中,方玲展示了一张彩绘龙凤漆木案的图片,图案精美,令同学们大为震撼。武王墩一号墓共出土了两组编钟,其中一组保存完整。考古人员对编钟和磬进行了整理和测音,方玲播放了考古人员演奏的乐曲《茉莉花》,2000年前乐器发出的美妙乐声,在讲座现场余音绕梁,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楚国曾经的辉煌。
尤为重要的是,武王墩一号墓西室280件木俑阵列,仪仗与乐舞分工清晰,体现出楚国从“人殉”向“俑殉”的文明跃迁。
相约未来:武王墩遗址公园即将开建
在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围绕此次解密武王墩的诸多知识点,同学们与方玲、主持人热烈互动,纷纷抢答考古相关问题,不少同学还踊跃提问,场面十分火爆。
听得认真、记得仔细,点赞
武王墩考古新发现,何时才能与公众见面?讲座中,方玲透露了相关进展。据介绍,淮南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已正式启动。根据规划,未来将建设武王墩墓保护展示馆、楚文化展示村落、淮南楚王陵遗址博物馆、楚文化商业街区等,气势恢宏,规模庞大,功能齐全,将打造集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旅游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遗址公园。
此外,淮南市将围绕武王墩墓、寿县古城、八公山等重点,整体规划开发,加快建设楚汉文化旅游核心区。
“考古不仅是对尘封历史的追寻,更是对文明基因的解码。我们脚下的江淮大地,孕育了璀璨的楚汉文明,而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淮南武王墩,正是这片沃土馈赠给当代的珍贵礼物。”合肥市育英中学副校长汪瑞生表示,希望该校的同学们通过活动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考古工作者“手铲释天书”的执着精神,在专家的引领下,穿越时空隧道,探寻武王墩背后蕴藏的文明密码。“作为新时代少年,希望你们能以考古人的匠心为榜样,培养探索未知的勇气、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历史长河中汲取智慧,在文化传承中筑牢自信,让中华文明的薪火永续相传。”
“考古工作体现了人们不断探索历史、传承文明的可贵精神。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见识了楚国的灿烂文化,也对考古有了更深的了解,解开了心中的很多疑惑,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七(5)班的谢淇然同学说。七(6)班的姚雨哲同学说:“武王墩考古新发现十分震撼,希望能够有机会到现场,一睹这些珍贵文物的真容,感受灿烂的楚文化”。
同学们收获满满
“通过这场讲座,我们不仅了解到了武王墩考古的诸多成果,也看到了考古人身上为中华文明的延续、传承,所作出的艰辛努力。讲座对于提高同学们对于历史知识的兴趣、爱好,拓宽视野,有助于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文化自豪感。”合肥市育英中学沈磊老师说,希望“安徽考古走进中小学”活动能够长期开展下去,走进更多的中小学。(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武鹏 王素英周梅 任逸玮 杨雪娇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