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间,他走遍长丰的田间地头,用“铁脚板”丈量平安,用“土办法”化解矛盾。而他的故事,也是一部浓缩的长丰公安变迁史。
1954年7月,李国云出生于长丰县。1986年,他踏上公安工作岗位,从长丰县公安局朱巷派出所民警起步,历任副所长、杜集派出所所长、水家湖派出所教导员等职,直至一级警督,在基层派出所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
1993年8月15日晚,对于李国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当时,他接到指令,需要追捕在逃犯。时间紧迫,他仅有两分钟做战前动员,便迅速带领队员分头出发。经过一夜的奋战,他们成功抓获9人,其中1人被判处死刑。
上世纪九十年代,长丰县的治安形势较为复杂,各类盗窃案件频发。有一起团伙盗窃摩托车4辆、自行车9辆、彩电1台,价值数万元:另一起团伙盗窃母猪12头,价值3万多元:更有团伙盗窃5头耕牛……“那时候条件苦,但群众的一头牛就是全家的命。”李国云说。面对这些案件,李国云带领团队从速从准破获,为群众追回损失,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1995年7月,酷暑难耐,李国云带领两名民警走村串户,一个月跑遍杜集全乡,填写户口底册3万多份、户口簿6000余本、绘制一村一图200余幅。
在基层派出所工作,处理民事纠纷是家常便饭。李国云擅长以理服人、以诚待人、以情感人。有一次,两兄弟为38棵秧苗发生矛盾,闹得不可开交,甚至要以武力相向。李国云立即赶到现场,他说:“为了这点小事翻脸太不值得,不怕人家笑话吗?38棵秧苗价值38元,亲兄弟连38元都不能相容,各自还能值几钱?”说完,他当场从自己腰包掏出100元,说“我赔”。这一举动让两兄弟羞愧不已,很快化干戈为玉帛。
在多年的公安工作中,李国云收获了诸多荣誉。1996年在全市严打整治中被评为先进个人,荣立长丰县公安局三等功一次:1997年被合肥市公安局评为“十佳干警”,被合肥市政府记二等功一次:1998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1999年被安徽省公安厅评为“先进工作者”:2000年受到公安部部长接见。2014年底,李国云退休。但他并未闲下来,而是发挥余热,被聘为双墩派出所人民调解员。
从李国云的身上,可以看到长丰县公安队伍几十年来的变化。“从早期的办案条件艰苦,到如今科技赋能警务:从单纯的打击犯罪,到多元化解矛盾、全方位守护平安,公安工作的内涵与方式在不断拓展。以前是‘小米加步枪’,现在是‘无人机加大数据’。”李国云感慨。但他更欣慰的是,长丰公安始终未变的“底色”——2024年,长丰群众安全感跃居全省先进,从“后排生”逆袭为“尖子生”。这座城市的平安密码,早已写进一代代人的坚守与创新中。(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郑茹 任逸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