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区:居民参与施工过程 改造老旧小区有“招”有“效”
来源: 2025-07-02 12:16:27 责编: 余红霞

老旧小区改造,最关键的是什么?在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新华社区党委书记张保仔看来,是“知情”是“透明”。新华社区金环花园小区刚结束不久的改造工程,让居民参与施工的全过程,给出一份新版“解题秘籍”。

想改造什么?800余户居民一一征集意见

“您认为咱们小区有哪些需要改造的事项?请在这些选项旁边打对勾。”2023年12月,一张“小区环境综合整治问卷调查表”被送到了金环花园小区800余户居民们的手上。社区工作人员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将所有居民意见一户不落地收集了起来,汇总成4大类、35条事项。

金环花园小区建造于1990年,南北两区有多层住宅22幢,共有800余户居民及部分商业门面。由于建造时间久远且年久失修,小区硬件已跟不上居民们的居住需求。改造工作要做,但怎么做?新华社区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导向,将改造之路每一步都走到了居民心坎里。

要怎么改造?留言簿上满满14页内容

有了改造的方向,该怎么改造,居民们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新华社居委沿着民意所向,在小区门口设立意见箱、摆上桌子登记内容……发觉成效甚微后,张保仔索性在社居委办公点放了一本收集小区改造项目问题及意见的留言簿。“这下来的人就多了,许多老龄居民来了,把意见告诉工作人员,由我们为他代书在留言簿上。”

6月17日,合新闻记者在新华社居委看到,虽然小区改造工程已完工,但这本留言簿还是被完好地保存着,居民意见写满14页纸,封面处还写了施工负责人和施工师傅的电话。张保仔说,以后还要反复拿出留言簿来检验,看看这些问题是否被彻底解决。

“改造意见收集好后,我们将其分类传达给施工方,施工方定下方案后,我们再召集居民们开会,反复打磨改造方案,只为让居民们满意。”张保仔说,社区作为居民和施工方沟通的桥梁,力求将居民意见准确传达,并让施工方按照意见拟定方案,为后期项目的正式改造打下了良好基础。

不放心改造?让居民参与施工过程

金环花园小区前身为合肥金环变压器厂生活区,许多居民在此一住就是二三十年,不仅邻里之间社交黏性大,居民们对小区建筑和环境也十分爱护。新华社区不仅做到施工进度、过程、用材全透明,为了居民们的知情权,还会在各栋楼施工前,将该栋楼的全体居民召集到社居委开会。

“我们一定要让居民们知道,改造工作下一步进展到哪里了,明天要改造哪一项,用的是什么材料,怎么施工的。”社区工作人员王子健告诉记者,金环花园小区有的居民退休前就是从事建筑方面工作的,他们怕改造施工或用料不好损伤建筑,总是有着各种担心。

在让居民宽心这一块,社区总有自己的办法。施工过程中所有居民都可以监督施工,施工完毕后居民可要求现场取样验证工序和材料,所有关于监督施工的合理需求,社区都无条件支持居民。

临时有意见?施工过程“随心而改”

“北区广场改造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次方案的变更。”张保仔介绍,金环花园小区北区广场起初的改造设计与如今并不相同,现在的晾晒区是不少居民在改造过程中提议设置的,乒乓球桌也较原先设计的多了两张,“居民不断提议,只要合理,社区都会和施工单位沟通改变方案,满足居民们的需求。”

不仅是细节方案,整个改造工程的大方案都在居民商讨会议下历经三四次变更,才最终敲定。改造后的金环花园小区不仅新建沥青道路和新做屋面防水,同时改造了雨污水管网,此外,还增设了停车位、灭火器、路灯,以及晾晒杆和乒乓球台等居民生活所需设施。

在金环花园小区的改造实践中,居民的意见簿成了改造的“设计图”,社区的议事会成了方案的“打磨场”,而每一位业主的监督目光则成了工程的“质检仪”。通过全过程、全透明的参与机制,社区对老旧小区居民生活“堵点”的精准疏通。(王海燕 刘亚萍 王雅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