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学院学子执 "电波" 之笔在乡村振兴画卷中描红绘蓝写青春
来源: 安徽日报党媒云 2025-07-07 18:17:19 责编: 郑晓蕾

7月1日至6日,亳州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电波乡韵”乡村振兴实践团踏浪乡村振兴浪潮,走进十河镇大周村。6天里,青年学子以电波传乡韵、用科技惠民生,在党建红、科技蓝、童心彩、产业金的实践画卷中,书写高校服务乡村的青春答卷。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红旗领航启新程,党课声声铸初心。高校智力如活水,注入乡村振兴田。”7月1日对接座谈会上,十河镇党委副书记刘沐的比喻掷地有声。实践团与大周村“两委”共商校村合作蓝图,随即投身“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引领示范的实践密码”专题党课。当《义勇军进行曲》在党群服务中心响起,使命感如晨光般铺满胸怀——这是理论与信仰的双重洗礼,更是实践征程的激昂序章。

家电诊疗走村巷,暑日送来清凉。7月2日,实践团成员在李泰老师的指导下率队摆开“维修擂台”,万用表测电路、烙铁焊元件,指尖在电路板上跳科技之舞。“电风扇转啦!”王大爷的喝彩声里,实践团已为20余件家电“妙手回春”。汗水浸透的背影成为乡村里最生动的科技符号。 

急救实训进敬老院,银发学练CPR。手掌根部重叠,按压深度5厘米...”7月3日的养老院活动室,模拟人教具前围满银发学员。实践团成员边演示心肺复苏边编口诀:“一看二喊三呼救,四胸外五通气”。72岁的张奶奶做完按压练习直点赞:“这比看电视学管用!”多数老人掌握急救技能,皱纹里的笑意藏着对生命的珍重。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三段课堂燃童心,科学艺术撞火花。7月4日,村委会变身魔法殿堂:在大气压强实验中,薄薄的纸片托起一杯水,孩子们“”声掀翻屋顶;二年级李雨彤的画里,金黄麦田托着彩虹桥,“这是我想带奶奶住的未来乡村”。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润耕天下寻密码,农耕文旅话融合。7月5日,“电波乡韵”乡村振兴实践团赴十河镇大周村润耕天下参观学习,探寻乡村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路径。成员们实地了解园区以农耕文化为核心,打造农业体验、文化展示、生态旅游融合的乡村发展模式,结合专业探讨乡村文旅规划与农产品品牌打造,将汲取经验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发展。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ver1

直播间里话桑麻,羊肚菌香飘云端。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大周村古法压榨的菜籽油……7月6日直播镜头前,成员邹晶晶举着油瓶讲解。几十人次围观中,羊肚菌干货等被多次咨询,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大周村直播基的负责人张总竖着大拇指:“大学生把乡村好物带出了新高度!

六日实践结硕果,长效赋能向未来。维修家电20余件、服务村民50余人——数据背后是更珍贵的改变:老人床头多了急救手册,孩子书包塞进科学笔记。       

“我们要把实践基地扎在这里!团队负责人刘欢欢与岳远远的倡议获热烈响应。当离村车辆启动,后视镜里的大周村渐远,而队旗上“电波传乡韵 青春振乡村”的标语,正与朝阳相映生辉。这不是终点,而是校村携手的新起点——当青年智慧持续注入乡土,乡村振兴的沃土必将绽放更多青春之花。(张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