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落地生花” 幸福生活“体质加码”
来源: 2025-07-08 12:11:23 责编: 余红霞

为推动芜湖市30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三山经济开发区保定街道老垅村紧扣“群众在哪里,宣传阵地就建到哪里”的思路,织密织牢线下宣传“主阵地”,让民生政策从“文件里”走到“群众身边”。

微信图片_20250703155435

图为老垅村召开2025年30项民生实事宣传会

阵地建设“筑根基”,让民生政策“触手可及”。走进老垅村办事大厅,右手边的便民服务桌上,整齐码放着“两癌筛查指南”“社会救助申请须知”“法律援助服务手册”等十余种民生政策宣传单页,图文并茂的内容将晦涩条款转化为通俗解读;咨询台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小程序二维码醒目张贴,上方清晰标注着“扫码→选社保缴费→填身份信息→选档次”四步操作流程,方便村民随时掏出手机“扫码学政策、指尖办业务”。此外,老垅村还在村老年活动中心、村卫生室、健身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民生微阵地”,广泛张贴30项民生实事海报、横幅等,让村民在唠家常、看病就医时就能潜移默化了解政策。“这个两癌宣传单我能拿一张回去给我儿媳妇看看吗,她总说没时间来问。”刚办完医保业务的李大妈指着便民角的粉色宣传单问。“您拿好,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让她直接打我电话”村干部陈姐不仅热心的递上宣传单还热心的写上了自己的手机号。这些触手可及的政策载体,让村民在办事、唠嗑、锻炼时,不经意间就把民生“干货”记进心里,真正让政策从“文件”变成了“身边的温暖”。

走访入户“察民情”,让民生实效“连民心”。老垅村依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创新建立三色需求清单。一是深化需求摸排。通过“敲门行动”开展入户精准摸排工作,为辖区内50名孤寡、空巢及重度残疾老人建立“红色档案”,全面记录他们的健康状况与家庭境况,并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贴心模式,组织网格员以及志愿者加强日常关爱巡访,提供精准的帮扶与关怀。二是建立“红黄蓝”个人档案。“红色档案”重点关注孤寡、残疾、低保、特困等困境老人,组织人员定期上门、及时跟踪掌握老人身体、生活状况。“黄色档案”重点关注80周岁及以上(除红色档案以外)的老人,工作人员定期探访,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来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蓝色档案”重点关注60周岁(含)至80周岁(除红色档案以外)的老人,提供老年活动室等场地,安排健康讲座、文化娱乐活动等服务,并鼓励他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多措并举,老垅村切实把民生工作做到村民的心坎上,让民生政策的实效转化为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宣传形式“接地气”,让民生政策“冒热气”。为让30项民生实事政策深入人心,老垅村开启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模式。在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入更多趣味元素和互动环节。线上,各包片干部在村民组网格群积极转发芜湖市30项民生实事报道、政策解读文章和短视频,让村民看得明白、记得清楚。线下,以“我们的节日”、道德讲堂、送戏下乡等活动为载体,开展民生实事宣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就业扶持、困难群体救助等民航说呢过政策,现场设置答疑环节,解决村民疑惑;借助“垅乡议事会”,组织村“两委”干部与村民围坐在一起,唠家常式地宣传民生实事,让政策宣传充满烟火气。此外,老垅村还积极组织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在村民劳作间隙发放30项民生实事宣传资料,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民生政策,让村民在劳作时也能了解政策信息。通过一系列创新宣传举措,老垅村营造出浓厚的民生实事宣传氛围,大大提高了村民对30项民生实事的知晓率和参与热情。(汪奉静 整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