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皖赣交界的东至县木塔乡是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方志敏领导的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重要据地之一;又是林业大乡,拥有森林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9%。近年来,该乡聚焦“红旅木塔 绿美茶乡”建设,充分发挥本地红色资源富集、生态资源丰厚的优势,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
盛夏时节,走进木塔乡,一座座红色纪念设施和红旅景点引人注目。在木塔红军纪念馆,以研学游为主的旅游团队接踵而至。“我馆是省关工委挂牌的红色教育研学基地,随着暑假的到来,前来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的学生团队日渐增多。”该馆讲解员吴丹说,为迎接暑期学生团队,馆里推出了多个套餐,以观看展馆为主,另加视频学习、红色课堂、专题研学以及红色景点探访等内容。
据馆长吴德文介绍,木塔红军纪念馆为3A级景区,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开馆,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共有2层,设有序厅、四个展厅、多功能室、接待室等。馆展内容以木塔乡为中心,展示了当年皖赣边近10年的土地革命战争史。
展厅利用雕塑、图表、文字介绍、苏维埃文物等实物展示,以及语音导览、触摸屏等科技手段,生动地呈现了相关历史事件。每个主题展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呼应。景区一华里内,还有黎痕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皖赣特委旧址、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烈士陵园等红色景点和纪念设施,红色研学内容丰富。
据了解,木塔乡是当年中共闽浙赣省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先后有1200多名先烈用鲜血染红了这方土地。该乡深入挖掘红色元素,建强红色阵地,擦亮红色名片。目前,全乡已维修或复建皖赣红军医院、红军枪械厂、红军制硝厂、红军碉堡、知名烈士故居、红军战壕、地下交通站、红军草鞋基地等红色旧址遗存景点20余个。同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思想内涵,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该乡还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大量游客。“我们打造了苏轼曾孙苏让墓园、古宗祠、古桥、红豆杉古树群、古树休闲公园等景点,建起了乡愁馆、村史馆、苏氏家风馆等乡土文化展馆。”木塔乡党委副书记徐海燕介绍,为加快农文旅融合,还建了林果采摘园、茶旅基地,不断丰富旅游业态。
随着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当地抢抓发展机遇,发展民宿产业。该乡大田村成立了旅游合作社,购买农民闲置老房2栋,打造了“祝家庄民宿”。“这种砖木结构的房屋冬暖夏凉,更有‘家’的味道,深受游客欢迎。遇节假日,要提前预订哦。”民宿主理人方苏杏说。
大田村还以“民宿+农户”模式,扩大客房数量。“我家将闲置老房重新装修,现有3间客房,客源由村合作社统一安排,我负责接待。”村民祝国芳开心地说,真没想到,乡村旅游热了起来,不但老房子能发挥作用,家里的有机蔬菜、土蜂蜜、山货也值钱了。
该村党支部书记方德华介绍,通过全域“生态公园”打造,建设红色景点、茶旅基地、村史馆、民宿、传统美食加工作坊等,这个村年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带动了2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据悉,目前木塔乡共有中高端民宿8家、大众民宿12家。
乡村振兴,向美而行。木塔乡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打造干净整洁、幸福宜居的和美山村。乡内“四好农村路”里程达195公里,全乡13个村已建成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18个。山村美,游客来。近年前往木塔乡追寻红色足迹、寻找乡愁记忆、感受乡村风情的游人越来越多。2024年该乡游客接待量超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000余万元。
“我乡将持续深入挖掘文化、生态资源,进一步巩固提升景区景点和旅游服务设施,开发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努力培育旅游消费新增长点,着力打造旅游名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木塔乡党委书记胡松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