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鑫家苑小区为皖安机械厂生活区,自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逐步建成小区,是合肥江航飞机装备有限公司的职工宿舍区,现有27栋住宅楼、1410户居民,是典型的超龄老旧小区。该小区在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等方面存在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困境,与合肥市当前大力推进的“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居民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的诉求日益强烈。今年以来,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丁香社区下足“绣花功夫”,做精做细城市小区治理提升,取得一定成效。
邻里互助:“皖安”守护“晚安”
“皖安巡逻队”群防群治。由老党员、退休职工等组成义务巡逻队,常态化开展夜间巡逻、矛盾调解、安全隐患排查,并主动解决困难群众需求。如,结合“窗帘之约”,巡逻队联合“红色小管家”开展“敲门行动”,为高龄、孤寡老人发放“银色助老寿星卡”,提供紧急联络服务。
特色志愿服务精准帮扶。整合“丁香10号”志愿服务队、李明宝志愿服务队等资源,定期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提供包饺子、便民体检、代购等生活服务,并设立“积分兑换超市”,根据志愿服务时长兑换物品,激励居民参与互助。
探索互助养老新模式。推行“互助养老小家庭”,组织空巢老人自愿结成3-5人互助小组,通过日常陪伴、生活照料解决独居老人实际困难,逐步形成社区化养老支持网络。
环境维护:“当下改”+“长久立”
探索“精细化+常态化”机制。一方面,联合物业建立“每日巡查、每周通报、每月考评”制度,将环境卫生纳入网格化管理;另一方面,启动“文明楼栋”“最美庭院”评选活动,激发居民自治热情。通过“干部带头、群众共治、长效管理”治理模式,以“三清一分类”为核心,建立“4+X”红色物管机制,用6个周日、25小时、400余人次,清理杂物乱堆放120处,依法拆违3处,清运垃圾150车次;积涝整治已完成地下管网铺设,挡水墙、泵池及沥青铺设完成约90%;新增充电端口80处,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线上议事厅”+“皖安议事厅”。通过设立“线上议事厅”和“皖安议事厅”,征集居民对小区绿化提升、健身设施增设等问题的建议和意见,并计划长期开展“老旧小区品质提升行动”。
“随手拍问题”+“银发督查队”。发动居民通过“随手拍”上传业主群,将即时生成整改工单。“皖安巡逻队”队长胡清兰和小区退管党委书记韦存萍组建20人的“银发督查队”,在小区巡查发现新的问题点,并对老的问题点进行“回头看”,避免小区原有的脏乱差问题反弹。
共治共享:“1+3+N”多方联动
党建引领多方协同。以党支部为核心,业委会、物业、社区民警为主体,引入法律顾问、社会组织等N方资源,形成共建合力,构建党组织牵头,业委会、物业企业、居民代表参与,律师、志愿者等辅助的“1+3+N”的协商议事架构,较好解决了小区环境卫生、文明养犬、规范充电等居民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高效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项目,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
积分制激发自治活力。推广新“五彩连心卡”落实积分制,根据志愿服务时长进行积分,通过“五彩连心卡”的服务项目设置微心愿、救助帮困、护苗行动等积分项目,结合党员认领项目为每名队员建立专属“积分档案”。通过“积分超市”让利、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党员群众凭积分兑换商品,实现“奉献—积分—回报”志愿服务良性循环。
文化凝聚社区共识。通过“梦想航班”墙绘、老物件展览等活动挖掘皖安机械厂历史记忆,重塑“老厂精神”,增强居民归属感与共建意识。
基层治理提升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从“突击式清运”到“全周期管理”,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共治”,航鑫家苑的焕新实践让其从“问题小区”“蝶变”为“幸福家园”,无不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下一步,社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探索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加大工作力度深化“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推动更多资源下沉社区小区,让精细化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书写更有质感的民生答卷。(代波 刘亚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