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保定街道联群村党委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上积极探索,以“板凳议事”为重要抓手,聚焦“在哪说、谁来说、说什么”等方面,确保板凳议事议破难题、议通心结、议出成效,为构建和美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板凳”巧解千千结,矛盾化解在萌芽。一直以来,由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联群村,面临着融合阵痛与治理新题。历史遗留的田埂地界纠纷、公共事务的众口难调,曾是村干部“头疼”的顽疾。为破此局,联群村果断变革,撤去会议室的高门槛,将议事厅搬到“泥土气息”最浓的地方——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村口树下。一条条寻常板凳,成为承载民声、消弭隔阂的新平台。过去村民有怨气,常演变成“上访路”。如今干部主动“下访”,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倾诉。2023年以来,依托“板凳议事”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余起,信访量同比下降超50%,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板凳”聚起众人智,难题共商出良方。联群村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础,按照乡村说事日(有场所、有机构、有制度、有公示、有人员、有台账、有记录)“七有”要求,构建贴近群众多元化的乡村说事室5个,实现议事协商“小平台”,凝聚乡村治理“大合力”。村中事务不再是“干部干、群众看”。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如何筹措?几场板凳议事下来,村民自愿筹劳、乡贤慷慨解囊的方案迅速成型,工程得以顺利推进。从道路硬化到下水改造,村民“金点子”在板凳上汇聚,转化为治理实效。
“板凳”激发主人翁,治理添了新活力。联群村通过入户走访、微信群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建立“说事清单”。说事人员围绕矛盾纠纷、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确保落实有效果、事事有着落。议事地点“接地气”,极大降低了参与门槛。无论是七旬老者,还是返乡青年,都能在熟悉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老党员主动担任“和事佬”,热心村民成了政策“宣传员”。基层治理从“独角戏”变为干群共谱的“协奏曲”。自“板凳议事”活动开展以来,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36条,化解矛盾纠纷120起,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从“各自为阵”到“四村融合”,从“矛盾上交”到“就地化解”,联群村用最朴素的“板凳”工作法,生动践行着新时代“枫桥经验”。小小板凳,承载的是民心所向,撬动的是治理变革。当协商民主的根系深扎于乡村沃土,联群村正执“共治”之笔,在广袤田野间奋力描绘一幅干群同心、和谐有序的基层治理锦绣新画卷。(彭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