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保定街道老垅村创新实践“初心铸魂、贴心为民、同心共治”的“三心”工作法,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为乡村治理注入全新活力。
初心铸魂,强化思想引领。强化党员教育。科学制订学习计划。按季度制定理论学习计划,涵盖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法规等内容,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细化学习安排,明确时间节点与要求。创新多元学习形式。线上依托微信群推送学习资料;线下推行“结对帮扶学”,组织新老党员“1+1”互助,确保学习教育全覆盖。发挥带头作用。落地“一个党支部一件实事”项目,以“民生微实事”搭建党群“连心桥”。通过村民议事会、入户走访,广泛收集群众需求,建立民生实事清单。实行“村干部+党员领办制”,党支部书记带头,党员干部主动认领实事项目,明确责任和时间节点。借助村务公开栏、小微权力平台公示项目进度,接受村民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累计线上推送学习资料50余次,“上门送学”6人次,开展“民生微实事”2件。
贴心为民,提升服务品质。精细服务暖民心。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为老年人建立“红黄蓝”三色档案668份。其中,“红色”档案针对孤寡、残疾等特困群体,每月至少上门帮扶1次;“黄色”档案覆盖8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电话或入户关怀1次;“蓝色”档案服务60—79周岁群体,侧重提供生活便利服务。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800余张,明确帮扶责任人与服务电话,规范上门频次,让老年人的诉求能及时得到回应和解决。文化服务提质效。组建由多部门和乡贤能人构成的专业化志愿服务队,联动文明创建、民政等部门,汇聚退休干部、村医、乡贤的力量,打造政策宣讲、文化惠民等服务小分队。每季度围绕理论宣讲、技能培训等开展惠民活动,今年已累计开展6场。针对老年群体组织戏曲表演、健康义诊2次,结合传统节日策划猜字谜、亲子互动等活动10余次,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托举群众“稳稳的幸福”。
同心共治,强化治理效能。“垅乡议事会”聚民智。创新“村民议事会+板凳会”联动机制,每季度召开“垅乡议事会”。聚焦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民生议题,构建“党总支书记牵头、党员组织、村民建言、乡贤赋能”的协同体系,形成 “议题收集——协商讨论——方案执行——效果反馈” 的闭环管理。通过这一机制,已推动6项乡村治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向“协同共治”的转变。道德银行促参与。设立“道德银行”,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由党员、村民代表组成评定小组,将人居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公序良俗遵守等转化为积分指标,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这一机制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营造了互帮互助、向上向善的良好村风民风。截至目前,已开展“垅乡”议事会3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0余条,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6件。(张家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