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世纪社区昌贵网格党委:“随叫随到”让为老服务从救急变常态
来源: 2025-08-12 15:23:43 责编: 陈亮

“你好,我和王阿姨刚从养老院回来,能不能帮忙搬下东西?”“爸妈年纪大,明天妈妈过85岁生日,想请人上门理发……”在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昌贵居委会,这样的求助每天都会在“有邻为老”清单里跳动。电话、微信,甚至楼下随口一句,总有人第一时间回应——“马上到”。这份“随叫随到”的底气,源于昌贵网格党委持续升级的邻里陪伴机制:让“应急”成为“常态”,把“偶尔救急”沉淀为“每日相伴”。

微信图片_2025-08-11_172921_049

从“临时”到“常态”:一楼见·有人管

每周五,“一楼见”准时摆摊,网格员、红色小管家、志愿者轮值坐班,需求当面登记、现场派单、当天回访;同时借此挖掘“小区能人”,理发、修理、摄影、心理疏导等技能志愿者不断加入。《走访底册》对独居、高龄、失能、侨眷侨属逐户建档,配合每周“敲门行动”,把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也纳入服务网。8月3日,志愿者谢大姐协助雷经宇夫妇从养老中心回家并搬运行李;8月7日,小聂师傅与周叔上门为王殿义老伴理发并拍摄生日照。居民说:“现在是随叫随到,家门口的社区最靠谱。”

微信图片_2025-08-11_172925_835

从“救急”到“共情”:40人守护团

“有邻为老”从应急小分队升级为40余人的多技能队伍:跑腿送药、上门理发、家电小修、情绪疏导“一队多能、灵活成组”。对重点老人实行“一户一策”,专属联系人每月到户,紧急需求平均29分钟响应;推进“时间+情感”双响应,把事办妥、更把心捂热。截至目前,已完成215人次上门服务、68次应急响应,居民满意度长期保持在98%以上,“1小时到家、365天不打烊”成为老人们的安心日常。

从“对象”到“成员”:办事更暖心

在昌贵,老人被视为共同体的核心成员。志愿者熟悉老人姓名与习惯,敏锐关注情绪变化,每次上门带去的不只是帮助,更是陪伴与安全感。网格党委统筹调度、精准匹配志愿者,联合物业、社会组织与共建单位织密服务网络,配套积分激励与“有邻好人”,让队伍可持续、有温度、能迭代,志愿服务由自发动能转为制度动能、网络动能。

从一件件搬运行李、上门理发的小事,到“固定服务日+全周响应”的常态机制,昌贵网格党委把“一周一见”延伸为“时时在线”。“有邻为老”不止解决眼前事,更在家门口托举起老人可感、可依的尊严与温暖——让老有所养、邻里互助、守望相助成为小区的日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