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旌德县孙村镇新建村,2025年的暑假有着不一样的温度——村委会里,村干部化身“护航人”,一边织密防溺水安全网,一边搭建课业辅导站,用行动守护乡村孩子的暑期时光。
开设防溺水小课堂,把安全意识放在“心坎”里。“野塘里的水草会‘缠人’,河边滑脚一秒就可能落水……”村委会会议室里,村干部魏主任拿着防溺水宣传册,用生动的比喻拆解溺水风险。她结合本地河流分布,逐句讲解“防溺水六不”口诀 ,还通过“模拟情景”互动,引导孩子们大声喊出“拉不住就找大人!”,把“科学避险”的种子埋进童心。
“原来野外水域这么危险,以后绝对不去河边玩!”听完讲解,孩子们纷纷点头,将安全警示记在心里。这场“接地气”的安全教育,不仅补上了乡村儿童的安全知识短板,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这场“把危险说透”的课堂,让“远离野泳”不再是口号,而是扎根心底的安全自觉。
开设暑期自习室,让学习辅导暖到“家门口”。暑期农忙,家长顾不上孩子作业?新建村村委会直接“变身”学习驿站:摆开长桌、备好纸笔,魏主任每天准时“上岗”。镜头中,魏主任正指着习题讲解思路,孩子们认真听讲,除了课业答疑,魏主任还会穿插趣味知识问答——“古诗里的夏天是啥样?”让学习跳出作业本,变得鲜活有趣。“以前娃在家写作业老分心,现在来村委会,有魏主任盯着,还能和小伙伴比着学,省心多了!”村民李阿姨的感慨,道出了家长们的安心。“村里的叔叔阿姨比我还认真!”孩子的一句感慨,道出了辅导现场的温馨。从知识点答疑到学习习惯培养,干部们的耐心指导,既缓解了家长“辅导难”的焦虑,也让乡村暑期充满了求知的活力。桌上摊开的作业本、静静摆放的手机,定格成夏日里最动人的成长画面。
用微服务守护大未来,从防溺水的“安全堤坝”,到作业辅导的“成长扶手”,新建村村委会的“暑期双守护”,是基层干部对“为民服务”的最直接诠释,也是乡村基层治理温度的缩影,更藏着乡土对下一代的关怀:既要护好生命安全,也要托举成长希望。如今,越来越多孩子在新建村村委会的陪伴下,安全度夏、快乐成长,这份“家门口的守护”,正成为乡村振兴中最温暖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