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乡村振兴
青阳县庙前镇:点燃红色引擎 绘就乡村振兴满园春
来源:张小羊 陆蕾 2025-08-25 10:21:36 责编:方欢 胡明兵 喻寒松

 近年,青阳县庙前镇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创新构建“党建+”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强化组织引领、壮大集体经济、集聚人才资源等举措,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强基固本筑堡垒,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庙前镇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多维推进“头雁领航”工程,创新“理论课堂+实地研学”的培训模式,以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现场观摩等形式,全面提升村“两委”班子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近年来,先后组织3批6人次镇村干部赴长三角先进地区跟班学习,通过沉浸式体验拓宽发展视野,吸纳发达地区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做法,并以经验分享会推动学习成果共享,形成“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互助成长机制。

image.png

常态化组织镇村干部赴周边镇街及所辖村开展互学互鉴,重点对标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的先进经验,在横向对比中找准差距、在深度交流中取长补短,形成比学赶超的干事氛围。

产业赋能促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镇党委立足资源禀赋,创新构建“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制定出台《庙前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科学擘画产业发展路径,精准谋划特色项目,以系统化思路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靶向破解各村产业发展瓶颈。

image.png

依托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村企共建等模式,高效盘活闲置土地、厂房等“沉睡资源”,因地制宜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集群,十字村的葡萄、双石村的草莓、高源村的生态庄园、双桥村的大棚蔬菜与荷花、庙前村的豆丹、华阳村的生态茶叶以及三义村、玉屏村、星星村的九华黄精等,形成“多点开花、全域提升”的产业发展态势。2024年,全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720万元,各村平均集体经济收入达80万元,实现所辖村集体经济全面健康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筑牢了经济根基。

image.png

聚才引智添活力,培育乡村振兴“智囊团”

庙前镇聚焦乡村振兴人才需求,通过精准选拔、定向招聘等多元举措,引育各类急需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智力动能。

通过走访了解与村级组织推荐相结合,建立“四类人才”回引台账,储备25名潜力人才。全面摸排全镇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文旅人才、在外专家等9支队伍,总量达1600余人,夯实人才储备基础。

加大培养力度,以集中培训、专家授课、岗位练兵为载体,系统性提升人才队伍专业素养。深入实施“乡土人才雏雁计划”,通过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强化保障力度,吸引9名高层次人才落户,鼓励高素质人才返乡创业、扎根乡村。

注重挖掘民间能工巧匠、经营能人、生产能手等“乡土专家”,让其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领头雁”、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同步建设人才创业孵化基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人才支撑。

党建引领优治理,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镇党委以党建为引领,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深化“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将全镇划分为81个网格,由党员担任网格员,负责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矛盾调解等工作,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推动党员下沉参与乡村治理,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在人居环境整治、防汛抗旱、防溺水宣传等重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氛围。(张小羊 陆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