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安居苑社区关工委与潜山路学校三(3)中队“晨曦小队”的少先队员们一同走进庐江县中国稻米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青春守护中国粮”的暑期文明实践活动。活动通过“历史对话—农事体验—创意实践—倡议行动”的系列环节,将农耕文化传承与节粮美德教育紧密结合,以创新的育人方式增强新时代少年对粮食安全的认知和对劳动的敬畏。
第一站,队员们来到中国稻米研学馆。展柜中陈列着河姆渡遗址的碳化稻谷、历代农耕工具,配合多媒体技术生动呈现稻作文明的发展历程,孩子们眼中充满好奇。“稻谷栽培历史有多久?”队员姚晨宇的提问,引来讲解员对“上万年稻作传承”和“安徽作为稻米重要产区”的深入介绍。“每一粒米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农耕智慧”——这样的总结,让队员们在触摸历史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中国饭碗”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农具体验区,石碾、犁耙等传统农具成了最直观的教具。队员高沐晨握紧石碾手柄用力推动,不一会儿就累得满头是汗:“比想象中重多了!农民伯伯每天这样劳动,真不容易。”讲解员借机引导:“‘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只是一句诗,更是刻在农具上的生活记忆。”亲手操作让队员们真切体会到“一粥一饭”中所包含的汗水与艰辛。
为深化教育效果,活动还特别安排了“稻谷进化瓶”制作和米画创作环节。队员们将不同品种的稻谷分层装入玻璃瓶,用米粒拼出一幅幅丰收图景。“我要把进化瓶放在书桌上,天天提醒自己珍惜粮食”,许多队员这样表示。讲解员适时延伸:“每一粒稻谷都是自然与人类劳动的共同馈赠,希望大家都成为节粮宣传小使者。”创意手工让节约意识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了一件件可触摸、可展示的“行动纪念品”。
活动最后,队员们齐声宣读《节约粮食红领巾倡议书》,承诺从“光盘行动”做起,争当节粮小卫士。整场研学依循“认知—体验—创作—承诺”的递进逻辑,把农耕文明与节粮教育融汇贯通,更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推动节约美德从校园延伸至家庭和社会。
此次实践活动以历史溯源为底色,以劳动体验为基础,以创意表达为升华,以倡议行动为巩固,让少先队员在“看、做、想、说”的全流程参与中,既读懂“中国饭碗”的文化重量,也将“珍惜粮食”的信念扎根心田,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提供了生动范例。(储芳芳 时小白 孙雨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