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郎溪县姚村镇的太秋甜柿迎来了采收季。
9月7日上午,记者走进该镇红旗村的周末种植家庭农场,放眼望去,茶山上到处都是套种的柿子树,青枝绿叶间缀满果实。数名工人忙着采摘……林间弥漫着柿子的清香。
农场主人崔伟边采收边指导工人选摘熟果、大果。“今天开园采摘,请了4名工人,过几天大量上市的时候,还要增加工人。今年的柿子结得多、结得大,是个丰收年。”崔伟一脸开心。
柿子开采的首日,除了工人采摘,还迎来了几位自驾游客人。来自郎溪县城的杨女士说:“今天准备去红旗湖转转,在朋友圈刷到柿子园开采的消息,就顺道过来摘点柿子,这柿子摘下来就能吃,咬上一口,甜滋滋的。”
1985年出生的崔伟,家住姚村镇红旗村建华组,2002年参军入伍,2006年退伍,在县城等地经营机械租赁业务多年。2016年,他回村创办以茶叶和太秋甜柿种植为主的生态园,注册了郎溪县周末种植家庭农场。
太秋甜柿被誉为“柿子中的天花板”,其最大优点就是果子不用去涩,摘下来可以直接食用。问及种植太秋甜柿的起因,崔伟告诉记者:“2018年,浙江一位战友寄来一盒太秋甜柿,我觉得很好吃,就萌生了在茶山上套种甜柿的想法,当年春就在网上购买了500株太秋甜柿苗,种到山上作为母本,逐年嫁接发展,现在,已种了40余亩,大约2000株。其中,6年树龄的有400多株,全部进入盛果期;3年树龄的有1600株,今年开始挂果。”
他预计今年柿子的总产量有1万多斤,这些柿子除了卖到宣城周边的水果批发市场,还在微信朋友圈卖一点,采摘游再销售一部分,刨去各项成本,年收入有10多万元。
刚开始,崔伟把自家的十几亩荒山开垦出来种茶叶,后来逐年流转周边其他农户的荒山荒地,连片发展生态园,总面积现有90多亩,主要种植极白茶、早白茶、绿茶,茶山除了套种太秋甜柿,还套种了110棵锥栗子。
劳动间隙,崔伟与记者随聊,讲述了山野好生态带来的“甜蜜的烦恼”:“你看,今年果子套袋,就没有损失,去年没有套袋,成群的鸟雀飞来啄食,破坏了不少。此外,还得防野猪,上个月,一群野猪闯进来,糟蹋了十几棵柿子树,我只好天天夜里牵着小狗巡逻。”
能人返乡创业,带动群众就业。红旗村党总支书记徐立海告诉记者,通过茶山和果园的管护用工,崔伟的农场带动了周边20多户村民务工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