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打造“先锋候鸟 双向赋能”品牌 构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新格局
来源: 2025-09-10 11:10:12 责编: 余红霞

跨省联建“服务地图”推动互融互通,线上学习打通远程学习教育壁垒,组建流动党员先锋队参与防汛应急救援演训……淮南市凤台县针对流动党员管理服务难题,创新打造“先锋候鸟 双向赋能”品牌,通过构建组织联建、教育联动、服务联享、作用联促的工作格局,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有家更有为”。

组织联建,压实“双向共管”责任链。在建立县乡村三级责任体系的基础上,创新制定《流动党员双向共管协议》,精准确立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在党员纳管、理论学习、组织生活、阵地服务等12个方面的具体权责边界和协作义务,签订协议10份,从制度层面刚性压实“两地管、两地促”责任。坚持“应建尽建、应管尽管”,依托企业、商会等在沪浙闽等7省(市)建立流动党支部25个,通过常态化摸排,精准纳管流动党员683名。建立跨区域交流模式,与福建晋江、上海普陀等地联合开展流动党员活动,推动两地党组织深度融合。

教育联动,织密“线上线下”学习网。紧抓“云端课堂”,构建线上学习矩阵,通过流动党员微信群推送学习资料千余条,以视频会议形式线上开展线上“三会一课”百余场,确保流动党员随时随地“学在云端、悟在线上”。强化“集中实训”,“六大课堂”打造返乡“充电站”,利用节假日返乡高峰,邀请流动党员企业家授课,线下培训353人次;“吹哨日”建成异地“加油站”,在流入地组织“吹哨日”集中学习13场,延伸线下学习触角。做实“协同教育”,发送商请函25份,推动流出党员纳入当地学习,并配套寄送“学习能量包”;在上海等地召开学习教育座谈会,确保教育管理无缝衔接、同频共振。

服务联享,搭建“暖心贴心”连心桥。推行村(社区)“两委”“1对1”结对联络机制,畅通“线上诉求直通车”,对务工维权、证照办理等需求“接诉即办、闭环管理”,做到“诉求有人听、困难有人帮”。打造“驿站+港湾”双向服务综合体,在流入地设立“流动党员服务驿站”7个,县内完善“红色港湾”登记报到点223个,提升组织归属感。流动党支部依托驿站开展“接待日”活动7次,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乡情联络等服务;流出地党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6次,着力解决外出群体留守老人就医、子女就学等后顾之忧。

作用联促,激发“先锋候鸟”新动能。聚焦“引凤还巢”,聘任10名有影响力、有资源的流动党员担任“家乡推介官”10名,深度激活其人脉网和信息库,成功回引医疗、教育等领域人才10名。助力“牵线招商”,精心组织流动党员“归乡座谈会”,收集高质量招商信息39条,成功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额52.87亿元。深化作用发挥,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我为家乡献一策”活动,汇聚发展“金点子”。组织流动党员参与“三亮三比”活动,投身政策宣传、志愿服务等1000余人次,以实际行动擦亮流动党员“先锋名片”。(孙雪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