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养鱼省心多咯!镇里又帮着改池塘,又教技术,我家塘今年收成比去年多了几成。”家住桐城市孔城镇姜范圩村的大户吴国本,望着自家满塘鲜活的渔获,笑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桐城市孔城镇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总目标,在结构调整中寻突破,在质量安全上筑防线,推动渔业发展节节攀升。截至目前,全镇水产品总产量达9500吨(其中养殖产量9000吨,增幅超4%),养殖面积扩展至24500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5000亩,同比增幅7%),用沉甸甸的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渔”味十足的动能。
孔城镇聚焦渔业生产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建专项调研小组,深入鱼塘埂、稻田边,与渔民面对面拉家常、聊技术、问需求。从“池塘老化影响产量”到“稻渔种养缺技术”,从“优质品种难推广”到“销路拓展遇瓶颈”,调研小组把问题摸清、把症结找准,为制定渔业发展政策提供了精准依据,让每一项举措都能“对症下药”,切实解决渔民的急难愁盼。
围绕“渔业双增”目标,重点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用三项工程破解发展瓶颈。在标准化池塘改造上,对老旧池塘进行清淤、护坡、配套设施升级,建成标准化精养池塘2200亩,让“旧鱼塘”变身“高产田”,单塘产量平均提升15%;在稻渔综合种养方面,大力推广稻虾、稻蛙等生态种养模式,带动5000余亩稻田实现“一水双收”,不仅水稻稳产,还能收获优质水产品,亩均增收超2000元,像吴国本这样受益的大户还有很多;在名特优品种植养殖上,引进鳜鱼、鲈鱼等优质品种,通过技术指导帮助渔民掌握养殖技巧,如今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占比已提升至20%以上,“小水产”做成了“高价值产业”。
深入实施无公害水产品行动计划,打出质量安全“组合拳”,开展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印发《撤销禁用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目标(渔药部分)》通告,让渔民清楚“什么药不能用、什么规范要遵守”;在无公害养殖基地推行“塘口日志+用药处方”制度;累计与300余户渔民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今年上半年常态化开展水产品抽检,累计检测60余个批次,全部合格;同时积极配合上级部门推进无公害水产品品牌申报、基地认定和渔业标准化工作,让“放心鱼”贴上“优质标签”,既赢得市场信任,也让渔民卖得更安心。
2025年上半年,孔城镇结合渔民需求,组织开展多形式培训活动,从“水产品品质提升技巧”到“电商销售入门”,课程内容实用、讲解通俗易懂。累计培训50余人次,不少渔民从“门外汉”变成“养殖能手”,不仅提升了个人素质,更掌握了增收致富的“硬本领”,为孔城镇渔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了坚实的人才力量。(李润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