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稻香村司法所积极变“被动服务”为“靠前服务”,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惠民生的事办实,纾民困的事办好,暖民心的事办细。
法律服务“面对面”
“今年我在食品公司打工,手指被轧伤,公司不帮我申报工伤,我该怎么办啊?”9月9日,安高城市广场人头攒动,司法所联合街道法律顾问,将“普法小摊”摆到了现场,附近居民听说有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纷纷前来咨询。
活动现场,法律顾问以“法规+案例”的方式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用生动接地气的法言法语为前来咨询的群众解疑答惑,释法析理,引导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法律顾问进社区,服务群众,法治惠民,架起了法律服务与基层群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不仅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观念法治素养,更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法治保障。
人民调解“化心结”
“没想到事情解决得这么快这么好,真的要感谢司法所领导的帮忙协调......”日前,辖区某装饰公司与五里华庭小区业主,一纸协议化干式为玉帛。
原来,五里华庭业主小盛与该装潢公司今年5月份签订了装修协议,总价款88000元,约定根据施工进度分四期付款,但在施工进入第三阶段时,双方出现意见分歧,业主小盛诉称橱柜整装时有损坏现象,木材质量标准未按合同约定执行,装修公司有违规行为,要求公司整改且不再支付费用。装修公司辩称自己无过错,业主不支付费用工程无法推进,双方骑虎难下、互不相让。
“一方不支付费用,一方不见到钱不开工,当事相互间不信任,致使矛盾一时无法解决。”调解员犯了难。
调解员不畏艰难,多轮组织双方调解,开展思想化解,进行法律指引,努力寻找破题之举。最终,通过“背靠背”“面对面”的调解方式,争取双方最大谅解与支持,进而促成和解:约定司法所作为见证方对下剩装修款临时监管,该公司继续装修施工,待工程结束由小盛验收合格后司法所进行“过桥”支付,双方无争议。
普法宣传“花样多”
“普法夜市出小‘摊’”“法律七进”“开学第一课”“专项领域普法”“周未议事厅+网格化”……稻香村司法所创新形式、凝聚合力,全力打造普法宣传“万花筒”,让法治宣传“走新”更“走心”,“独普普”变身“众普普”。
稻香村司法所注重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将过去单一的摆摊设点发资料向法治文艺表演、现场法治宣讲、趣味法治校园论坛、“模拟小法庭”“法治巡讲点讲”等多种特色形式演变,织密法治宣传“防护网”。同时,司法所精心制作普法宣传购物袋、普法小扇等多种特色普法小用具,搭配趣说“民法典”等特色普法宣传资料,组成一套具有鲜明特色、好用管用的普法宣传“大礼包”,把法治宣传以务实管用、生动直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法治飞入“寻常巷陌”。 (稻香村司法所 李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