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楼下垃圾桶总是堆得满溢,夏天臭味熏天,现在不仅定时清运,还增设了分类指引牌,多亏了‘楼栋好商量’平台帮我们解决了难题!”近日,家住泗县泗水街道康庄家园小区3栋的王阿姨指着楼下整洁的垃圾分类点,高兴地向笔者说道。这是泗水街道推广“六尺巷工作法”、打造“泗事好商量”基层治理品牌以来,成功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泗水街道以“礼让为先、协商共治”为核心,深度融合“六尺巷”包容谦让的文化内涵,创新创立“泗事好商量”治理品牌,并搭建起“楼栋好商量微平台—小区好商量主平台—街道好商量总平台”三级协商体系。根据群众反馈问题的范围和复杂程度,精准启用相应平台,通过“听诉求、议方案、定结果、督落实”四步工作流程,有效推动群众的“烦心事”变为“舒心事”,实现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
楼栋好商量平台解“微忧”,邻里协商显温情
“楼上孩子总在晚上跑跳,我们老两口休息不好,找过几次都没解决,实在没办法才试着在‘楼栋好商量’群里说了一句。”泗水街道虹景花园12栋居民李大爷此前因邻里噪音问题困扰不已。令他惊喜的是,消息发出当天,楼栋长就牵头组建了线上协商会,邀请李大爷、楼上住户以及社区网格员共同参与。
在充分听取双方诉求后,大家共同商议解决方案:楼上住户承诺每天晚上9点后尽量让孩子减少跑跳,并在客厅铺设隔音垫;李大爷也表示会多理解孩子的天性,若有噪音先友好沟通。方案确定后,社区网格员还定期上门跟踪落实情况。如今,两户人家不仅化解了矛盾,还成了互相帮助的好邻居。
据统计,泗水街道目前已在辖区87个楼栋建立“楼栋好商量”平台,通过线上群聊、线下小院会等多种形式,累计解决邻里矛盾、设施维护等“微问题”230余件,化解率达98%。“楼栋是群众生活的最小单元,很多问题不需要‘往上跑’,让居民自己商量着解决,反而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泗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杨说。
小区好商量平台破“难题”,多方共治聚合力
相较于楼栋平台处理的“小事”,“小区好商量”平台则聚焦于影响全体居民的“大事”。今年年初,泗水街道东发新区的居民因停车位不足问题多次向社区反映。该小区建成于2010年,规划车位仅320个,而如今登记车辆已达580辆,“抢车位”“乱停车”现象频发,甚至引发居民冲突。
了解情况后,社区立即启动“小区好商量”平台,邀请业主代表、物业公司、辖区交警、住建部门工作人员共同召开协商会。会上,各方充分表达意见:业主希望增加车位,物业公司担心改造成本过高,交警则强调要保障消防通道畅通。经热烈讨论,最终商议出“错时停车+闲置空间改造”方案:协调小区周边商场夜间开放部分车位,供居民错时停放;将小区内闲置的绿化带改造成生态停车位,保留部分植被,既增加车位又不破坏环境。
方案确定后,街道成立了由业主代表、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监督小组,督促改造工程推进。目前,该小区已新增生态停车位82个,错时停车位50个,“停车难”问题得到显著缓解。“以前回家晚了只能停在小区外的马路上,现在不仅有地方停,还不用担心被贴罚单,这个商量出来的方案,大家都满意!”小区业主陈先生说。
截至目前,泗水街道已在6个小区启用“小区好商量”平台,解决了停车位不足、电梯老化、物业服务升级等“中难题”45件,推动小区治理从“物业管、居民怨”变成“大家议、一起干”。
街道好商量平台解“难事”,跨域协同提效能
对于涉及多个社区、需要多部门联动的“大事难事”,则由“街道好商量”平台牵头解决。去年下半年,泗水街道辖区内一所小学周边出现“放学堵”问题:每到放学时段,接送孩子的车辆扎堆停放,不仅堵塞交通,还存在安全隐患。家长们多次向街道反映,希望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街道随即启动“街道好商量”平台,联动教育、交警、城管、交通等多个部门,以及学校校长、家长代表召开专题协商会。会上,各部门认真听取诉求:家长希望保障孩子安全、方便接送;交警希望规范交通秩序;学校担心放学秩序混乱影响教学。经共同商议,最终确定“错时错门放学+志愿者引导+交通优化”方案:学校新开通一个校门,分年级错峰放学;街道组织党员志愿者、家长志愿者在周边路口引导交通;交警部门在学校周边增设禁停标志、施划斑马线,并安排警力疏导交通。
为确保方案落地,街道建立了“周调度、月督查”机制,定期检查各部门落实情况。如今,该小学周边的“放学堵”现象已基本消失,家长接送孩子更安心,周边居民出行也更顺畅。“以前放学接孩子,光堵车就要半小时,现在10分钟就能接到,还不用怕孩子在车流里乱跑,这个平台是真能解决‘硬骨头’问题!”学生家长刘女士感慨道。
以“六尺巷精神”为魂,让治理更有温度
从“楼栋”到“小区”再到“街道”,从“小事”到“难题”再到“难事”,泗水街道通过“泗事好商量”三级平台,将“礼让为先、协商共治”的“六尺巷工作法”融入基层治理每一个环节。截至目前,该品牌已累计解决群众诉求32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
“‘六尺巷’的故事,讲的就是‘礼让’与‘包容’,这和基层治理的核心不谋而合。”泗水街道党工委书记魏海荣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继续完善“泗事好商量”平台机制,结合数字化手段,开通线上诉求反馈通道,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商量事、解难题”。同时还将培育“协商骨干”队伍,邀请退休干部、律师、教师等加入,提升协商专业性,真正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通讯员 马东云)(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