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深山区的桐城市唐湾镇大塘村层林叠翠,林间牛羊成群,坡上鸡鸣鹅叫,塘中鸭群游弋,“林-草-畜禽”生态循环养殖已在该村铺就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共生共赢的致富路。
近年来,该村党总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党建引领、能人带动为抓手,发展林下特色养殖,促进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助推山村迈向“绿富美”。
“过去靠天吃饭,现在靠生态养殖技术致富!”该村村民、“天堂寨”家庭农场的主人华石明望着山坡上200多只正在吃草的黄牛、山羊说道,“林子就是天然牧场,牛羊吃百草,肉质鲜美不愁卖!”
在“天堂寨”家庭农场,华石明实行科学轮牧,还种植水稻、山芋、玉米等作物,秸秆被转化为饲料,牛羊粪无害化处理后用来肥田,形成生态良性循环,既保护了林地生态,又降低了养殖成本,年收入近30万元。如今,他的家庭农场已成为周边村民的“取经地”,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展林下养殖业。
无独有偶,当地能人叶东升牵头成立桐城市大塘家禽专业合作社,在林下散养鸡、鸭、鹅3000余只,不仅实现年收入20多万元,还带动数名脱贫户就业。“鸡在林间跑,肉质自然好!”叶东升说,散养的鸡、鸭、鹅以虫草为食,辅以少量玉米,肉质紧实、口感鲜美,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深受市场欢迎,真正实现了“以品质赢市场”。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该村党总支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抱团发展”,以“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种养大户带动群众发展生态种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优势,定期邀请专家进村送技术培训,已培训村民100余人次;按照既定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用活当地优质资源,发展生态康养、乡村民宿等产业,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端牢“生态饭碗”。
据该村党总支书记华国临介绍,“林-草-畜禽”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已实现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村森林覆盖率只增不减,土壤肥力也在增强,生物多样性不断改善。下一步,大塘村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展胜势,做大做强特色种养、农旅融合产业,实现强村富民。
如今的大塘村正以生态为基、产业为柱,构筑乡村全面振兴的“大厦”,同步绘就牛羊满坡的丰收图景、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续写党群同心、群众共富的奋进新篇。(袁文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