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灵璧新闻
灵璧县:六尺古韵润基层 谦和善治焕新篇
来源:李凤 2025-09-15 11:28:40 责编:代明俊 许梦源 张文洲

今年来,灵璧县深入践行“六尺巷工作法”,将“谦和礼让、以和为贵”的传统治理智慧融入基层治理实践,以党建为引领、文化浸润为基础、多元共治为路径,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治理根基

“以前一到雨季,店门口就积水,客人都不愿意来。现在管网改造好了,下雨天也能正常营业了。”近日,灵璧县钟馗路商户的真切感受,道出了灵璧县城管局提升改造雨污管网带来的民生温度。

今年以来,县委社会工作部充分发挥党组织“头雁效应”,全面实施“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建立三级书记责任体系。目前,全县三级党组织书记领办项目338个,有效推动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等民生实事落地。

“以前出了问题不知道找谁,只能干着急。现在好了,党群服务中心、楼栋都有网格员,一反映问题,事情很快就能解决了。”今年以来,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县委组织部通过“双联系双服务双报到”机制推动无职党员领岗践诺,实现66个住宅小区党支部全覆盖,组建业委会60个,构建起“社区党支部—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整合安全、应急、城管等力量融入网格,实现多网合一、联动处置,真正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注重文化浸润,培育和谐新风。深入挖掘“六尺巷”内涵,通过传统曲艺、文化墙、积分超市等多种形式,推动礼让精神融入村(居)工作日常,通过“善行积分”机制引导群众向上向善,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比如游集镇“传化讲堂”以琴书、大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六尺巷故事。

尹集镇依托国家级非遗“菠林喇叭”、省级非遗“灵璧琴书”,以及当地民间“钟馗惩恶扬善”“钟馗尝药救母”“钟馗嫁妹”等孝善文化,将治理内容融入艺术表演,先后创作《都来学习民法典》《乡村振兴我来说》《彩礼风波》《美丽菠林我的家》等作品,以群众语言和群众乐见的方式说理说法,有效提升法治意识与文明乡风。

推动多元共治,提升服务效能

“小张书记,接到我们反馈的问题,带着村“两委”和施工队勘查现场,几天时间就把邱庙街鱼市,常年泡着鱼水且坑坑洼洼的路修好了,彻底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一个卖鱼小贩激动地说。

去年以来,县委社会工作部创新“群众说事+多元解事”机制,打造“小张说事”“评理说事点”等议事载体,形成“群众点单—干部接单—村民评单”闭环服务。打造“线上+线下”双轨建议征集模式,线上依托12345热线、人民建议专栏、“灵听灵璧”平台,线下以党群服务阵地、直报点及特约建议人为渠道,分层分级畅通说事渠道,鼓励群众建言献策。

创新在新就业群体中推行积分制模式,构建“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积分”闭环机制,实现基层治理与关爱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深化“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开展“护苗行动”等志愿活动服务3万余人次。联合“馗乡义警”等力量开展反诈防溺宣传覆盖1.2万人次,实现基层治理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切实将六尺巷典故蕴含的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经验相结合,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提供了生动实践。(通讯员 李凤)(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