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柿树岗乡
袁店村开展“守住钱袋子”普法活动
来源:夏雪晴 2025-09-16 09:56:08 责编:李伟 王力

image.png

中秋佳节将至,为切实提高老年人的防诈骗安全意识,守护好老年人的“养老钱”,近日,肥西县柿树岗乡袁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关工委针对村里老年人开展了一场以“警惕骗局,安享晚年”为主题的精准普法宣传活动,为老人们送上了一份实用的“防骗指南”。

活动中,志愿者和“法律明白人”通过案例分析和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方言,深入浅出地揭示了针对老年人群体最常见的几大骗局:

“投资理财”坑最深。不法分子往往打着“高息回报”、“稳赚不赔”、“国家重点项目”的旗号,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渴望增值养老钱的心理,诱骗其参与非法集资、购买虚假理财产品。志愿者告诫大家:“天上不会掉馅饼,当心地上有陷阱!凡是吹得天花乱坠的投资,一定要捂紧口袋,多和子女商量。”

“保健品”骗局最忽悠。“免费讲座送鸡蛋,专家看病把娃骗;包治百病是瞎话,骗光钱财才是真!”志愿者编的顺口溜形象地拆穿了“保健品”骗局的套路。不法分子通过小恩小惠获取老人信任,再通过虚假宣传将廉价食品吹嘘成治病神药,牟取暴利。老人们纷纷表示,以后再也不去凑这种“免费”的热闹了。

“冒充亲友”最慌神。 骗子冒充子女、亲戚或老朋友,通过电话或短信谎称“出车祸了”、“被抓了急需保释金”,利用老人的关切之情制造紧张氛围,催促其紧急转账。普法员强调:“遇到这种电话,千万别慌!第一时间挂断电话,亲自给子女或者熟悉的亲友打过去核实,或者直接找我们村干部、打110报警!”

针对这些花样翻新的骗局,普法志愿者为老人们总结了核心的“防骗三不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并反复强调:凡是涉及钱的事情,务必保持警惕,一定要与子女、老伴或村工作人员商量;同时,要像保管存折一样保护好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身份证、银行卡和社保卡信息。(夏雪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