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今年宣传月活动的主题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筑牢家庭健康基石”。我省多地以“三减”(减盐、减油、减糖)为核心,通过义诊、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健康理念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合理膳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而减盐、减油、减糖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自2007年国家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以来,我省通过政策引导、科普宣传、支持性环境建设等创新举措,引导群众逐步养成好习惯,全省上下劲吹“三减”健康风。
政策引导凝聚健康共识
近日,在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街道,部分居民领到了免费发放的控油瓶;在宿州市砀山县街头,涵盖“三减”内容的科普展板引得来往群众驻足观看;阜阳市颍州区的鼓楼广场前,市民争先恐后领取腰围尺、控盐勺……一场始于舌尖上的“健康革命”,正在江淮大地生动上演。
省疾控中心慢病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围绕“三减”工作形成了一套目标明确、路线清晰的政策框架。2008年印发《安徽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总体方案(2008—2015年)》,为“三减”工作落地奠定坚实基础;2017年出台《安徽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方案(2017—2025年)》,正式将“三减三健”纳入专项行动体系;2019年印发《健康安徽行动实施方案》,将减盐、减油、减糖作为合理膳食行动的重点专项行动;2024年,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局等15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明确15条措施,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推动“三减”工作向场景化、个性化延伸;2025年5月,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纳入健康安徽行动……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落地,构筑起全省健康管理工作的“四梁八柱”。
政策筑基、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省内各地掀起健康新风尚。每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期间,全省各地同步开展活动,重点推广“三减三健”健康理念,提升全民健康水平。通过落实好“三减三健”进家庭、进社区等活动,推动全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理念。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开展“三减”相关科普宣传1.4万余次,健康讲座1.6万余场,专项活动1.2万余场。
科普宣传“遍地开花”
近年来,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在公共空间频频亮相,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如马鞍山市和县以出租车为载体,在全县300余台出租车顶灯滚动宣传“三减三健、全民健康”等相关知识。黄山市借助“文化下乡”的乡村流动电影放映队,在放映电影期间穿插播放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视频。芜湖十里江湾景观带,酷炫十足的灯光秀表演引来市民“打卡”,“每人每天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等健康标语在光影变幻中循环播放,游客们在视觉盛宴里收获健康理念。
“生活方式要三减,健康体格靠三健”……在黄梅戏之乡,浅显易懂的《健康文都黄梅歌》在桐城市的街头巷尾唱起;望江县编创的《心健康 早行动》《健康中国你我他(她)》等10余部黄梅小戏,在各个乡村大舞台轮番上演。“本地居民喜欢黄梅戏这种表达形式,通过喜闻乐见的演绎,让健康理念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望江县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报送的黄梅戏健康科普作品《高血压,请走开》《和谐中国健康曲》分获2019中国健康科普大赛演讲类作品一等奖和优秀奖。
线下科普精彩纷呈,线上传播让知识精准抵达。省疾控中心制作的《三减+三健,健康新动力》科普视频,收获良效;宣城市疾控中心原创制作的《为健康代“盐”》等科普视频,好评如潮;合肥市疾控中心制作的科普动漫片在地铁、学校、企业、医院、社区等场所播放,年受众达500万。
支持性环境建设成效初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将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健康体重管理门诊,“体重管理”成为年度热词。当前,全省紧密契合国家“体重管理年”战略布局,推动“三减”工作落实落细。
3月起,多家公立医院陆续官宣启用体重管理联合门诊;5月,覆盖全省16个地市的“体重管理年”公益行动正式启动;6月,2025年安徽省家庭健康指导员风采大赛六安赛区比赛顺利落下帷幕……从政策指导到医疗干预,从政府主导到多方参与,我省支持性环境建设成效初显。
截至目前,省、市、县设置体重管理门诊(中心)并开展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超120家,省属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全覆盖;全省共建成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健康单位、健康小屋、健康加油站等各类健康支持性设施8000余个;全省共招募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4.9万余名。
省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以“三减三健”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构建全方位宣传矩阵,组织开展一系列公众参与度高、形式丰富多样且贴合生活实际的宣传活动。持续加强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规范支持性环境建设和利用。积极发挥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引领作用,联合家庭健康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营养指导员等志愿队伍,共同推动“三减”科普宣教进家庭、进社区、进医疗卫生机构、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进宾馆、进餐馆食堂等,推动形成“三减”协同的饮食新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