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构建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新格局,如何以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为牵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焦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如何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助力皖北地区加快赶上全省步伐?聚焦扩大内需,如何因地制宜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全国全域旅游先行区?
……
9月16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7楼会议室,一场以创新思维破解“创新之问”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火热开展。会议聚焦省委主要领导提出的47个需要思考和破解的重大问题,就涉及自然资源部门的6个方面、17个重大问题展开“头脑风暴”。
近日,安庆市岳西县温泉镇解放村,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连片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吴均奇 摄
“阜阳市素有‘百亿粮仓’之称,具备规模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目前,阜阳市备案设施农用地项目共有5711个6.93万亩,数量和面积全省第一。”研讨中,阜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坦言,阜阳发展农业有优势,但也面临大而不强、品牌影响力弱、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等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挑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成了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答题”。
“作为乡村振兴的‘土地管家’,我们要统筹布局一二三产业、多渠道保障农产品加工业用地、规范设施农用地管理,以此培育发展乡村产业。”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综合处负责人回应。对此,阜阳市也进行了系列创新,如依托乡镇特色产业集中布局农业设施用地,周边再配套一定比例产业用地,满足加工、仓储、办公等需求;同时在原料产地和交通枢纽周边预留绿色食品产业用地,引进深加工企业,推动向“千亿厨房”转型。
淮北市烈山区古饶智慧农业产业园一座智能化玻璃温室内,工人正在对一行行番茄进行管理。李鑫 摄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如何因地制宜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全国全域旅游先行区?“编制乡镇和村庄规划,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加强城镇开发边界外零星建设用地管理,破解文旅产业用地空间制约。”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规划处负责人给出了初步“答题思路”。
“我们的办法是多元化求空间。”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介绍,该市加快盘活闲置房产,通过用途合理转换等方式进行改造利用,已累计盘活超18万平方米的国有闲置房产。下一步将把盘活范围延伸至屋顶空间、滨水空间,为新业态发展提供更具活力的空间载体。同时,完善乡村规划许可和集体建设用地审批流程,探索“连房带地”入股、联营等方式,改造利用闲置校舍、卫生室、老旧村部,发展乡村文旅产业。
近日,在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中分村,游客在途居马仁山房车露营地里休闲度假。肖本祥 摄
记者从研讨会上获悉,近年来,安徽省自然资源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许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领跑事项不断涌现,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要素保障。如在耕地保护方面,全省耕地面积连续4年净增加,连续2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在要素保障方面,批地、供地总量位居全国前列,1-7月份分别居全国第11、第7位;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我省在长三角地区第一个实现省市县三级总体规划获批实施全覆盖。
此外,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方面,安徽在全国率先出台工业用地混合复合利用指导意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企业实施意见,首创“园区-单元-项目”一体化节约集约管理模式并写入《安徽省开发区条例》;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滁河成为全国首个正式登簿的跨省水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项目,入选全省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成果10个重大改革举措;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安徽创新开展省级山水工程的实践走在全国前列,合肥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入围“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和“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优秀案例……
近日,位于宿松县的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稻田里,田成方、林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民居掩映其间,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李龙 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研讨会上,这句被反复提及的“金句”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人人都是创新的主角,处处都有创新的舞台。”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负责人表示,全省自然资源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要以创新思维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切实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安徽“守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