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六安市裕安区江家店镇的田野间,林水寨生态园正悄然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故事。这里没有宏大的口号,而是将世代相传的老手艺、老节气、老味道,用新思路“盘活”,实实在在地变成了乡亲们增收致富、村子焕发活力的“源头活水”。
镜头记录乡愁,拍出家乡精气神。“以前觉得种地没啥好拍的,现在发现,这里面全是故事。”林水寨生态园的青年创作团队成员左依姗感慨道。近年来,一支由本地年轻人组成的团队扎根林水寨,将镜头对准了熟悉的土地。他们持续记录“二十四节气”里的农事耕作、濒临失传的非遗手工艺,以及田地里孕育出的生态食材。其中,一部名为《商界精英解甲归田》的短剧广受好评,还荣获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三等奖优创产品奖项,成为用影像讲述乡村故事的优秀范例。
指尖技艺遇“潮”,非遗馆里人气旺。走进林水寨生态园的非遗体验馆,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省级陶艺传承人姚雅馨正专注地指导游客拉坯塑形。“看着一块泥巴在自己手里慢慢成形,那种感觉特别奇妙!”来自广州的游客李女士兴奋地展示着自己刚做好的小陶碗。体验馆内,剪纸、陶艺等传统项目不再是橱窗里的“老古董”,而是成了游客可以亲手触摸、体验的“活”技艺。“现在游客来了,都愿意多待一会儿,亲手做个小物件带回去。人留住了,心也留住了。”姚雅馨欣喜地看到,传统技艺正以新的方式焕发生机,既吸引了游客,也为传承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好物会“说话”,田头美味直达餐桌。“我们的米不只是米,它承载着阳光雨露和农人的汗水。”林水寨生态园负责人江浩深谙文化赋能的力量。园区精心策划了“稻田里的故事”“一粒米的旅程”等系列短视频,用镜头语言讲述生态大米、有机蔬菜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完整历程。同时,园区积极开辟线上销路,“林水寨生态农产品”电商专区的直播团队常常在田埂边、灶台旁开播,将带着泥土芬芳的新鲜食材和背后的故事,直接呈现给全国网友。这种“文化+电商”的模式,有效打通了销路,鼓起了农民的腰包。
江家店镇林水寨的实践生动证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乡土文化,就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源源不断的“活水”,让乡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乡愁的味道越来越醇厚。(张玉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