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渔沟镇:“流动喇叭”让政策宣传“声入人心”
来源: 宋毅 2022-05-02 15:23:32 责编: 何雪峰 侯剑 许梦源 夏朝阳

微信截图_20220501111057

“老人们常说‘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才会穷’,咱农民最懂粮食来之不易,尽管生活好了也不能浪费。特别是红白事,更得节俭操办。”早上八九点,在灵璧县渔沟镇杏山村的村组巷口,远远就能看见几个手拿喇叭的“红马甲”,喇叭中朗朗上口的声音,让门口闲聊的大爷大妈也忍不住侧耳倾听。

这是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了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关心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做实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创新举措。今年以来,渔沟镇在全镇推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流动喇叭”,通过土味喊话等形式,让政策宣传声入人心 。

小喇叭操作简便、收听方便、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是传达上级决策部署和农村大事小事的重要媒介,也能让党和政府的声音直接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在田里干活、在家门口吃饭都能听到新思想、新政策、新理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该镇郑楼村村民朱树金说。围绕疫情防控政策、乡村文明新风尚、国家惠农政策、科学种养殖、农技服务和致富信息等内容进行宣传的“流动喇叭”,通过方言、三句半、顺口溜等形式创新讲解最新政策,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渔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现在网络信息很发达,但村里年轻人少,老年人大都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他们对一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看不到听不到。很多政策宣传不到位,像低保申请、大病救助等事务,虽然在村务公开栏里公开了,但仍有部分村民不能及时看到,为此产生了不少矛盾,“流动喇叭”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给村民们播报不能长篇大论,要用群众的语言说给群众听,这样才能激发群众兴趣,提高宣讲效果。”参与“流动喇叭”宣传工作的志愿者笑着说。

下一步,渔沟镇将根据具体时间节点宣传重点,把“流动喇叭”进一步应用到疫情防控、秸秆禁烧、政策宣讲等社会治理工作中,实现资源共享,节约宣传成本和人力投入,不断创新形式和方法,贴近民生需求,发挥好农村“流动喇叭”的积极作用,真正做到让政策、知识入耳入心。(宋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