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萧县王寨镇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着力解决农村“有村无人”“有人无地”“有地无资”的老大难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乡村去旧貌、换新颜。
解决“人”的难题。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和“硬支撑”,该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让乡村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坚持“外引内掘”两手硬,对外吸引优秀大学生和返乡创业人员,对内发掘本地“土专家”“田秀才”;因地制宜探索网格化管理方法,加强对村干部、党员的培训,安排农技站工作人员定期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使村干部和党员变成“技术员”,让乡村振兴不再因“人才荒”而犯难。
盘活“地”的优势。由于土地分散,再加上撂荒现象普遍,造成了土地浪费严重,“散、乱、空”现象突出,该镇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以及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乡村碎片化的资源要素整合起来,抱团发展、规模经营,发展独具特色的地方产业,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和附加值。
突破“钱”的制约。产业兴旺既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但合作社启动、运营中都需要资金,金融赋能至关重要,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该镇把乡村振兴小额贷款与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结合起来,采用“4+N”模式,即小额贷款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合作社务工+保底分红的方式,解决了合作社资金问题,同时带动脱贫人口的发展,截至目前,该镇共有72名脱贫人口贷款360万元入股到合作社。(王星宇)